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5|回复: 5

[成长趣事] 兴趣和职业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1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趣和职业


小NO收到一份圣诞礼物——一付很漂亮的国际象棋棋盘及棋子。

看了一下:中国制造。



这棋从中国到了R的家乡,

又被她很有心地选择做小NO的圣诞礼物,带到法国。



小NO 很喜欢,当时就坐在地上跟Guillaume下棋。

Guillaume因为没设防,被小NO赢了两盘,于是惊呼:“这是个六岁的孩子吗?”

小NO纠正:“我是个五岁的小孩!”



Guillaume读完了职高, 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手工制作猎刀。

从外表看来,很自在,很自信,(面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够尊重他,耐心地对待他。)

跟几年前见他,感觉完全不一样。



Guillaume从十二岁起,就喜欢刀子,

他现在设计制作的刀子得到很多人的喜爱,以至于他想自己留一把下来都不容易,

看来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是他喜欢的,擅长的,对他成为自我都大有帮助。



作为关心孩子的父母,在面临孩子凭兴趣选择职业时,

往往会用自己的价值观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孩子:或支持,或反对。

Guillaume的祖父是颇有成就的艺术家,

他父亲在面对他的爱好时,是无条件地支持。

除了帮儿子找学校, 找工作室,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帮他找刀柄的材料,有特色的刀子。。。

对他今天的生活状态很满意。



设想我如果是这个父亲,我是否很难做到同样地支持?

凭感觉,我对手工猎刀的前景不乐观,

有限的见识会限制自身认识,对一个行业容易想当然。



但我很喜欢Guillaume的状态,

我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在一个领域能做到很好,生存一般不是问题。

关键是,孩子本身是主动地快乐地生存,也只有这样,他才会越做越好。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想想,我们经常会用能否更好生存作为选择的第一条件,

在孩子小时候不自觉地把他们往这个方向引导。

这是不是一种惯性思维?



既然职业选择不能忽视兴趣和热情,也不能忽视生存的现实,

我想,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这样:

孩子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然后再看如何在这个领域更好地生存?



(当然,先选择一行再爱上这一行也是一种选择,

这样的孩子,能敏锐地发现事物内在的美,很快地对自己选择的事物投以热情。

作为秘书,能发现写公文的快乐;作为老师,能发现教孩子的快乐。。。)



现在的趋势,新兴行业变化相当之快,

盛极一时的行业或许转眼就穷途末路,而千百个新行业又蓬勃兴起。。。

职业选择,不一定是从一而终。

而在面临转行时,如何选择职业?

知道自己的兴趣,找到跟自己内在兴趣吻合的职业的孩子,是否对生活更有主动性?



如果是这样,兴趣的发展最好是自然的,这样更容易跟孩子的天赋接近。

从一个角度看,因为现在外界提供的机会比以前多,

所以孩子有很多机会尝试,通过尝试发现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小NO喜欢国际象棋之前,家里一颗国际象棋棋子都没有,

是电脑,超越现实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但是,在外力太过强势时,孩子不一定能自然地发展他的天赋。

如果我限制他接触电脑游戏,

也许他要等到小学,中学。。。通过朋友来发现这个游戏。



外力既可以提供机会,也可以扼杀机会。

在兴趣的引导方面如此,在职业选择上也如此。



我目前看到比较好的做法是:提供机会,尊重孩子的感受。

法国的孩子,从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参加职业实习。

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实地接触,看清楚职业真相,以进行更好地选择。



而提供机会,并不只是提供最开始接触的机会,

否则,孩子因为缺乏兴趣的深入,容易浅尝辄止。

Guillaume的父亲在尊重他的选择时, 帮孩子选择学校,寻找老师和工作室;

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找那里有特色的猎刀带给儿子,

这样的支持,是孩子需要的支持,



孩子的兴趣和外界合适的支持,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步步走得更远。

职业和兴趣的结合,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生活。



写完想,以上所说,只是纸上谈兵,

我能做的,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提供他们发展自己兴趣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可能深入,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对于大孩子来说,兴趣跟职业有关,

对于小孩子来说,兴趣就是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2-12-31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多多 于 2012-12-31 10:09 PM 编辑

中国历史上从管仲时就有子传父业的传统。这种传统意味着对孩子天生兴趣的约束,如果小孩对父亲的工作不感兴趣。
因此传统的父亲无法容忍子女“不务正业”,而总是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衣钵。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理想化。做自己想做而有兴趣的事情,并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生存,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很多时候工作和兴趣是完全可以分开而和谐地存在的。我是个球迷,但不一定要上场踢。我喜欢钓鱼而且很有天分,但并不一定要成为渔夫,周末的时候去钓钓就很开心。

我甚至还可以有很多兴趣,但并非要身兼多职。

培养一个兴趣然后发展成孩子的职业只是众多道路中的一种,也谈不上是最好的一种。找到一条谋生之职,然后投入热情,培养感情,尽职尽责而不半途而废也是很多人成功之道。咦,怎么感觉像在讲恋爱和婚姻,呵呵呵。

生存和生存得更好的需要是更容易摸得着的,也是有责任的父母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只不过有能力并且有意愿将儿女养一辈子的父母选择的范围大些罢了。

孩子的兴趣是打游戏怎么办?孩子的兴趣是弹钢琴但手指既不长手掌也不大怎么办?孩子今天对画画特别感兴趣,认真画画刻苦练习了半年后,非常忧郁而老成地说,爸,我累了,我已经没有灵感没有激情没有创作的欲望和兴趣了,我还是好好学数学吧,怎么办?孩子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怎么办?

兴趣没必要神圣化,有则有之,又能力的父母提供些条件让孩子乐呵乐呵一下就行了。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更没有必要神圣化,工作尽职尽责有责任感成为行家里手就行,自己所做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兴趣所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职业是获得社会认可,必须迎合社会的需要,而兴趣则天马行空可以没什么拘束。所以有时候即使做自己兴趣所在的事情,这份职业也可能扭曲和扼杀兴趣。可以这么说,唯一和工作不冲突的兴趣是对迎合社会需要有兴趣,对赚钱有兴趣,呵呵呵。

另外,子承父业没什么不好,子女在父业的传统熏陶下,很自然地会比别的孩子进入此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对行业的熟悉,了解,甚至感情,甚至兴趣,最重要的还有在行业里的人脉。。。。所以丰田的儿子接着卖汽车,布什的儿子,克林顿的女儿也接着从政,因为这样容易成功。相反,中国的士文化和官本位,使得很多没有当官的父辈(当官的人少,所以这些人挺多的)认为自己的行当是不务正业,极力推子女“务正业”去考功名。

点评

请求你百忙之中, 把大作 写个标题, 再到 原创区发表。  发表于 2013-1-14 07:36 AM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ami 发表于 2013-1-3 12:56 AM
太理想化。做自己想做而有兴趣的事情,并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生存,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很多时候工作和兴趣是完 ...

很赞同你的观点,可惜自己表达不出来。

兴趣爱好和职业完美结合 是最理想的情况。
现实中却是有很多差异的。过分强调这种理想的情况,容易使人变得眼高手低,逃避现实,陷在抱怨中不能自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07: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ami 发表于 2013-1-3 12:56 AM
太理想化。做自己想做而有兴趣的事情,并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生存,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很多时候工作和兴趣是完 ...

Kami提出的中国的士文化和官本位,确实应该反思。

一是儒家学说,有学而优则仕的鼓励。而在欧美,从政是一种职业,二流电影演员也可以成为一流的美丽坚大总统。
中国古时文人的最高成就,是学会帝王术,卖与君王家。二等就是科举考个进士,至少先从县太爷做起。反正,
天子重英豪,
文章属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过去的读书,是读4书5经,像我们理工生,在古代属于下九流。

二是废科举,没有废官本位。反而出现当了官,容易出书立说,成为学者的现象,比如去年抓起来判了刑的某先生,既是副部级公安局长,又是博士指导教授,倒不敢质疑其学问,就是觉得公安局长是个苦差,忙得很,哪里有闲情雅致做学问。他一个人占了两个宝贵社会资源,一方面他不嫌累吗,另一方面,就使得一位真才实学的博士指导教授,痛失工作。官本位于私于公,可能都没有好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ami 发表于 2013-1-3 12:56 AM
太理想化。做自己想做而有兴趣的事情,并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生存,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很多时候工作和兴趣是完 ...



很有道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2:22 PM , Processed in 0.0467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