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于11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投谁一票》。很快美国的大选就要尘埃落定,然而此刻美国人却举棋不定,不知该把票投给谁,奥巴马并没有像上次大选时承诺的那样改变美国,而罗姆尼却总是夸夸其谈让人对他无法放心。和很多美国选民一样,《经济学人》也左右为难,但是权衡利弊之后这本杂志决定支持奥巴马。
四年前《经济学人》和数百万选民坚决拥护奥巴马入主白宫,那次我们热血沸腾;下周美国人将重新走进投票站,而这次我们心灰意冷。熬过了一场漫长而又可悲的消极竞选后,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现在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奥巴马的竞选阵营太不争气。他曾经是希望的化身,人们曾认为他一定会走中间路线,可他却自甘堕落、自降身份,在共和党第一次初选之前他就开始攻击罗姆尼。这场选举事关重大,它关系着谁来管理这个国家,人们不得不提出两个问题:奥巴马是不是一个称职的总统,尤其是在处理经济和外交事务上?美国人能否信任善变的罗姆?通盘考虑这两个问题,也许民主党应该勉强胜出。
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喜忧参半。没有让事情变得更糟,是他在经济上可以自诩的最大成就。他接任总统时,美国经济正处于螺旋型下降阶段,那时银行和汽车制造商陷入困境,失业率以每月80万的速度上升。他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并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进行了援助,他还要求银行通过合理的压力测试并迫使它们增加资本金,现在美国银行比欧洲同行的情况要好的多,这些应对措施避免了经济进一步的萧条。也许在经济增长乏力、就业机会稀缺的时候,这些成绩并不值得炫耀,但是奥巴马所做的工作仍应得到历史的肯定,选民的认可。
另外,奥巴马还有两大优势。一是外交政策,可以说奥巴马在外交上同样继承了一副烂摊子,但是他改变了小布什全面反恐的政策,把焦点更直接的对准了恐怖份子。他斩杀了本-拉登,增强了无人机攻击力度(尽管有些随心所欲),他还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在短暂的试探中国后,美国外交重心重返亚洲。然而在巴以争端以及重新定义俄美关系等问题上他却连连受挫,更让人担心的是,伊朗还在偷偷摸摸的发展核武器。
上述的问题都是可以预见的,而阿拉伯之春却不是。奥巴马也许会提到那些被赶下台的独裁者,但是他无法掌控局势,反而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叙利亚当下发生的屠杀就是最好的证明。相对于掌舵冷战后时期的老布什,他绝不是处理外交事务的老手,然而和小布什相比,奥巴马却靠谱得多。
奥巴马另一大优势是医疗改革。即便本刊反对大政府,但仍觉得像美国这样富裕的国家竟然有4000万人没有医疗保证是个耻辱。奥巴马医改将改变这一现状,但是他无法解决这个系统的其他问题——巨大且无法承担的成本,他对国会的左翼共和党人做出了巨大让步。就像改变华尔街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一样,奥巴马医改也产生了一大堆规章制度,这些都要企业自行消化。
这也正是我们对奥巴马不满的地方,多年来还没有哪届政府这么不受企业欢迎。从前的民主党政府,尤其是克林顿政府,即便提高了税收,但是他们依然了解资本主义,然而现在抨击企业似乎成为奥巴马身边许多人的第二天性。要不是他的内阁里还有一些正派的人,比如国务卿希拉里,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和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白宫就是一个孤立左倾的地方。总统的很多失败都可以简单归结为国会里共和党人的破坏,但是他自己也有问题。奥巴马几乎从没和那些反对他的人进行过沟通,在白宫举行的104轮高尔夫比赛中,共和党议员只参加过一次。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仍没有打算处理下任总统必须要面对的、最重要的国内问题:美国无法继续像小政府那样征税而像大政府那样支出了。奥巴马刚刚入主白宫的时候说他不会继续逃避做艰难的决定,他承诺要改变金融体系,然而他很快食言,就像在气候变化和移民政策等问题上一样。他设立了两党联立的鲍尔斯-辛普森赤字削减委员会,然而却对这个委员会的建议置若罔闻。到现在他也没有对今后四年如何执政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奥巴马的阵营一直忙着抨击罗姆尼,抨击他的财富,抨击他在商业上的成功。
奥巴马有这么多短板,给了务实的共和党人广阔的发挥空间,特别是一个既能挣钱又能管理政府的共和党人,这位竞选者轻而易举的在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电视辩论中发光发亮。本刊将支持罗姆尼,但我们支持的是那个以两党合作方式管理马萨诸塞州的罗姆尼。然而问题是现在有很多个罗姆尼,每一个都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比如说外交政策,在辩论中罗姆尼和总统时刻保持一致,然而在其他场合他却表现的异常强硬。本刊支持在处理叙利亚和俄罗斯的问题采取铁腕政策,但是罗姆尼似乎要轰炸伊朗,无原则地支持以色列,并固执己见的认为巴勒斯坦人不需要和平。第一天当选他就可能表现出好斗性,他发誓要惩罚中国操纵汇率,毫无意义的指责中国新领导人,这些很可能引发贸易战。
再比如削减赤字和美国政府改革。这方面我们和罗姆尼有很多共识,他更钟情于本刊喜欢的小政府,他将废除那些规章制度,而他的竞选伙伴保罗-瑞恩也敢公开讨论改革最需要的福利制度。
但是罗姆尼从未表示要审慎地对待财政,增加国防支出的同时他还想大幅削减税收(同拥有的财富不成比例),这些措施将增加7万亿美元的十年期赤字。为了平衡预算,他强调要减少税收漏洞,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是他却没给出具体方案,他还要削减扶住美国穷人的社会福利,这绝对是个坏主意,这必将近一步扩大美国的贫富差距。尽管奥巴马对鲍尔斯-辛普森委员会的建议置之不理,但是他明确表示从长远看,解决美国的财政问题即要改革福利制度又要增加税收。然而罗姆尼还在幻想仅通过削减支出就可以实现一切:共和党人甚至不同意十项削减开支计划换取一项提高税收计划。支持商业固然可贵,但是保持宏观经济健康稳定更加重要。
罗姆尼的支持者强调他的财政政策不是垃圾,绝对不是为了赢得共和党提名而匆忙泡制出来的:他们坚持认为这个善变的人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当然罗姆尼知道,现在的情况是国防开支预计将下滑到GDP的3%,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不会将其推高到4%。如果罗姆尼成为总统,他也可能会降低税率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税收收入。
然而即便你认为罗姆尼在实践中会比他宣扬的更加精打细算,他也不可能全盘否定现在的观点。政治家当选后,他们更倾向于履行自己在竞选时的承诺。法国总统奥朗德竞选时宣称要把最高档税率提到75%,现在他正紧锣密鼓的实施这一计划。我们不会被法国左翼愚弄,同样也看不出美国右翼会更加灵活。罗姆尼就像奥朗德一样,有自己的政党撑腰,他们也愿意迎合自己的政党。
事实上,极端的共和党是罗姆尼成功的最大障碍。民主党也有自己的极端份子,比如教师工会,但是共和党人更加过分,他们强迫自己的党员承诺永不提税,把美联储主席赶下台以及使用更加“南部油炸”式(注:右翼保守、极端、不宽容)的方法来制定社会政策。如果罗姆尼当选,那么新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将推翻罗伊诉韦德案,把堕胎权下放到各州,移民和同性恋的权利也将受到威胁。长期以来本刊一直期望可以重新找回里根时代宽容的保守主义,那时的小政府即不干涉公民的家务事也不干涉他们做生意,而罗姆尼似乎并不想再现这一切。
不管谁当选,我们都希望他可以证明我们的悲观是错误的。如果真的入主白宫,也许罗姆尼的想法能够更切实际,他能促成两党达成共识重塑美国政府,而他的副总统能够管好党内异类,让共和党更加和谐。而如果奥巴马连任,他可能会吸取上一届的教训,清理白宫并听取商人的意见,最后他可以给后任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而这份遗产远比他只任一届所留下的要好得多。这两个人都有能力超越自我,但悲哀的是没有一个竞选者打算这么做。
这场选举迫使美国人必须做出痛苦的抉择。很多《经济学人》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在美国做生意的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什么比让奥巴马再连任四年更糟的事了,但对此我们不敢苟同。罗姆尼有很多务实的目标,他为每个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然而只有当你不相信他所说的话时,这些计划才有可能生效,合格的最高长官不应该这样;奥巴马有很多缺点,但是他毕竟把美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他在外交事务上也做的可圈可点。所以本刊坚持选择熟悉的人,我们希望奥巴马连任。(鹿城/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