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表达城市气质需要智慧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7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表达城市气质需要智慧艺术



a671.jpg 图片作者:李洪波

图片说明:“花的海洋”视觉装置作品从中国传统玩具“纸葫芦”中演变而来,如将构成的花朵作品还原,会发现纸雕竟是各式的枪支。(悉尼双年展)李洪波



a672.jpg 图片作者:鲁西·奥塔与乔治·奥塔

图片说明:“关联结构”装置表演(上海双年展)鲁西·奥塔与乔治·奥塔(英、法)



a673.jpg 图片作者:莫尼卡·索斯纳斯卡

图片说明:“楼梯”装置(上海双年展)莫尼卡·索斯纳斯卡(波)



a674.jpg 图片作者:黄永砅

图片说明:“千手观音”装置(上海双年展)黄永砅



a675.jpg 图片作者:苏维那与约翰·诺伊斯顿

图片说明:“大地与天空”视觉装置艺术,(悉尼双年展)苏维那与约翰·诺伊斯顿



a677.jpg 图片作者:琼妮

图片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到哪里去了”装置(悉尼双年展)琼妮



a676.jpg 图片作者:佩托克·赛斯蒂

图片说明:“能量中心”装置(上海双年展)佩托克·赛斯蒂(英)



表达城市气质需要智慧艺术 ——2012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观后感

  
◆王远


  代艺术的展览形态丰富多彩,风靡全球的双年展这一艺术展览形态同样令人瞩目。在亚太地区双年展发展也越来越得到认可。与西方相比,亚太地区虽发展较晚但势头迅猛。从亚洲各个城市相应举办双年展的情况来看,其规模也越办越大。

  从刚落幕的悉尼双年展和相继开幕的上海双年展的现场观后而言,比较发现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

  

  悉尼双年展主题——“所有我们的关系”。这一主题,寓意探讨被忽略的艺术方式,可能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治愈伤痛、消除隔阂的宣泄经历的观点。或许这种经历和观点是个体的,但是,它对整体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是根本性的。这一主题的确立,显然考虑到了双年展的精神和承前启后的关系。

  由于悉尼地广人少,展览空间选择范围也较多。虽然如此,但是悉尼双年展策划只有一个主题“AllOur Relations”,内容分布在5个展览场地进行,来自超过44个国家的100多位艺术家参展,根据不同类别与作品形态分而治之。平面的、体量较小的艺术作品放置在两个博物馆,大体量的装置作品放置在码头仓库和鹦鹉岛,另外,表演互动类的艺术安排在运输工作坊。展览主题和内容在合理的安排下显得很宽松、透气。参观过程我是安排一天去一个场地,相当惬意从容。

  从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悉尼双年展上的艺术家作品在充分诉说了其表达意图后,更注重的是智慧表达和对环境的尊重。如:李洪波《花海》,作品借用中国传统的剪纸、折花技术,巧妙地刻画了在武器的外形下打开的是花的海洋(作品合拢是一件武器形状,打开后呈现的是花形状),作品并没有特意花费很多财力、物力,成本也很有限,拆装也很方便、环保,但是,起到了很好的艺术表达作用。悉尼双年展在展示艺术家作品的同时,对展览场地的改造几乎没有。这也体现了主办方与策划者对于环境的尊重程度。

  上海双年展主题——“重新发电”。这一主体,寓意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搬迁,而搬迁地址恰恰是一个原先的南市发电厂——现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址。上海双年展主题很激昂,有重新开始再来之意,体现了上海双年展一路走来的艰难不易。当然,这一主体也表达了策划者借用热电厂的系统来表达发电的过程以及最终输出的是社会意识之更新的隐喻。

  在上海,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面积、空间是极其敏感的问题。今天,上海双年展举办地在新落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原美术馆的三倍空间面积),而且是坐落在黄浦江岸边。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上海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视程度。这一选择与空间规模不仅在全国,在亚洲也算是一个尚好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走进上海双年展,除了一个特别展和部分城市馆在另外场地展出,主体展都集中在当代艺术博物馆里展出,还有一些主题活动、工作坊、部分城市馆、藏品展也在这里开展。尽管当代艺术博物馆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与体量,但是,主题展的所有作品不分门类地都放在一起,作品相互之间距离很近,混合介入,加之体量大的作品也不少。所以,参观过程有些令人簇拥、杂乱和视觉疲劳感。对于艺术家而言,希望自己的作品越能够引起注目越好,因此,耗材、耗力的大体量作品还是屡有出现。

  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工作者在考虑艺术问题的同时,对作品的表达也越来越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空间是有限的,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不同的历史与地域使得世界各国的双年展在竞争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其各自现状的差异性。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出人类的智慧,表达出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而不同是艺术的发展方向,也是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但是,艺术不能忽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

  比较亚太地区代表性的两个双年展,各有不同,都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但是,悉尼双年展的成功闭幕,或许对上海双年展的开幕更有启示意义。

  有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当代艺术中,依然存在着另一些并非注重外在震撼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艺术问题,同时也表达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阅读这些作品感觉很内敛、自然、环保,你可以长久地凝视并引起内在的思考与震撼。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12-10-13 作者:王远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副系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9 11:42 AM , Processed in 0.0301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