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63|回复: 5

[中华脊梁] 白求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8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科名片诺尔曼·白求恩

百科名片    诺尔曼·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中文名:诺尔曼·白求恩
外文名:Norman Bethune
国籍:加拿大
出生地: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出生日期:1890
逝世日期:1939
职业: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胸外科医师
毕业院校: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主要成就: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血型:O型



目录
生平简介 大事年表 纪念白求恩 详细介绍 评价 相关故事 电影 电影 电视剧 传记首发 在线观看(电影) 全集在线观看(电视剧) 展开 生平简介 大事年表 纪念白求恩 详细介绍 评价 相关故事 电影 电影 电视剧 传记首发 在线观看(电影) 全集在线观看(电视剧)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诺尔曼·白求恩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白求恩在前线,曾多次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他的工作情况,对医疗工作提出不少建议。毛泽东也非常关心白求恩的工作和生活。毛泽东在给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司令员的电报中指示:“请每月付白求恩一百元。白求恩报告称松岩口医院建设需款。请令该院照其计划执行。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能力完全信任。一切请视伤员需要斟酌办理。”白求恩很感谢毛泽东对他的关心,他在复电中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等一切均已供给。该款若是由加拿大或美国汇给我私人的,请留作烟草费,专供伤员购买烟叶及纸烟之用。”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念着毛泽东。他握着周围同志的手说:“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
  1939年   
白求恩像

11月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毛泽东在文中庄重地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优秀的一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1972年,白求恩的故国加拿大政府追认白求恩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雄”。
  1991年,以白求恩命名的白求恩奖章作为当年卫生部第14号部长令发布的《全国卫生系统荣誉称号暂行规定》中设置的荣誉称号,由人事部、卫生部共同颁发。它是对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行政奖励。凡获得 “白求恩奖章”者,同时接受荣誉证书和通报表彰,并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
  2009年10月,在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主办,由国际在线网站承办,共有5千6百多万人次网友投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的“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网络评选中,当选“十大国际友人”。   
白求恩大夫和他的朋友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北部小镇格雷文赫斯特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
  1928年初,病愈后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期间他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12月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
  

  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
  1938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 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1939年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编辑本段纪念白求恩  遗嘱
  亲爱的聂(荣臻)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也要写信给美国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诺尔曼·白求恩遗容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马靴、马裤,请转交吕(正操)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可以)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1939年11月11日
  

  遗嘱写完的第二天——也就是1939年11月12日清晨5时20分,诺尔曼·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同年12月1日在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上,他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又亲笔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个人可以抵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却抵挡不住诚挚之情的莅临。说上一句动情的话,胜过滔滔万言;白求恩之所以名垂青史,除了他的献身精神外,还有他的细微、诚恳的情谊。充满诚挚情感的话语好似春风,能够吹绿田野上的小草。
  纪念活动:
  2011年3月3日,白求恩诞辰121周年,“白求恩公益救助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为纪念白求恩、弘扬白求恩精神,中国医师协会首次组织并运用国内外医学专家、学术机构和临床救助医院开展公益协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大疾病免费公益筛查及救助活动,并开通白求恩在线公益救助平台,公示救助信息。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编辑本段评价  文章《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编辑本段相关故事来到中国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当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战士让他转移到后方,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随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大夫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
  "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
  验过血型,白求恩大夫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消息传开,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举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卢沟桥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抗洪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席卷着河北完县神北村。这里驻扎着军区卫生学校。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技术》一书的白求恩就住在学校隔壁。
  肆虐的洪水冲走了房屋、树木、秩序和庄稼。白求恩心痛极了。他站在河边脱下衣服,想下河捞取水中的农具,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拉住说:"我们不让你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说:"我水性好,我要参加你们的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白求恩的侧泳游得很棒,他一边用力推梯子,一边还风趣地讲他在家乡湖中练习游泳的故事。 遗言  “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扫荡"的日寇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在涞源泉孙家庄,哨兵催促正在做手术的白求恩大夫赶快撤离。白求恩却说:"加快手术速度。"当时躺在手术床上的战士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为了与敌人抢时间,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浸泡了一下,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
  白求恩的手指发炎了,炎症一天天加重。11月1日,又抢救一名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吴明。这是外科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细菌致命的感染。后来,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并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
  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恶化,左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领导强迫白求恩向后方医院转移。当到达南太平地时,白求恩听到前沿有枪声,便叫担架停下来,想到阵地看一看伤员。但此时他高烧已达40℃,浑身瘫软。10日到达唐县黄石村,白求恩的病情已十分危险。大家很着急,白求恩却平静地说:"我得了脓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毛主席,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1月12日清晨5点,白求恩大夫与世长辞,灵柩被秘密掩埋在村南青山秀水的狼山沟门。 中加建交时  70年代中加建交,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访华之前,加方关于送什么国礼给中方产生了争论。有人说送一只加拿大特有的麋鹿;有人说加拿大的农场主愿意送中国一些农业机械;有人说塑一尊华工的雕像,因为华工为加拿大修建铁路付出了很多努力。这时加拿大外交部的一位官员的话,给特鲁多很深的印象,这位官员刚从法国回来,他回来之前参加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一个猜谜语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人是谁?很多人都没有猜出来,后来是一个华裔小学生猜出是白求恩,当时令这位官员很震惊,他说在加拿大没有多少人知道白求恩,中国使馆工作人员解释到:“在中国有八亿人口,至少有六亿人知道白求恩,他当然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人。”特鲁多经研究后,派人到白求恩的家乡,得知白求恩家乡还有他的一些遗物,特鲁多决定就以这些遗物为中加建交加方送给中方的礼物,并将白求恩的故居开辟为博物馆。
编辑本段电影  《白求恩大夫》(1964) 基本信息  导 演:张骏祥、李舒田、高正   

编 剧:张骏祥、赵拓
  主 演:谭宁邦陈立中、村里、英若诚邢吉田
  电影《白求恩大夫》是由张俊祥、赵拓在1963年写成的;1964年春天拍成电影,因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限制,影片只拍了后四章,而无法完成第一章有关描写白求恩在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事迹。
  1965年1月,江青看了样片,说“这个题材根本不能拍。毛主席已经写了文章了,你们还想怎么样?”就这样,此片被一直束之高阁。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一些整理,该片终于在1977年国庆公开放映。 剧情简介  根据周而复同名小说改编。 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著名外科医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求恩从西班牙马德里前线回到美洲,正在加拿大和美国旅行演讲。在国际援华会的支持下,他立即组成了一个医疗队,决定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8年初他远渡重洋,突破重重阻挠,到达延安,并在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这里,白求恩被任命为军区的医药顾问,受到根据地干部、战士和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刚刚安顿好,白求恩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军区所属医院进行了视察。他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想像的还要差,没有正规医院,没有正规手术室,缺乏有技术的外科医生,缺乏必备的医疗器械。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白求恩首先向军区司令员请示,办一个示范的后方医院,调各分区最好的医生来加以训练。然后,他又写信让加拿大的朋友寄一些医疗器械。在训练班,白求恩自己撰写讲义,向学员们认真传授外科手术的技术。学员们虽然文化水平较低,但十分刻苦,因此,也增加了白求恩的信心。经过培训,军分区各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白求恩还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最前线为伤员做手术。一次,三五九旅在山西灵丘打一个比较大的伏击战。白求恩率医疗队奔赴前线,在一个破庙里,白求恩布置了一个手术室,为伤员做手术。徐连长负重伤,失血过多,白求恩抽自己的血为徐连长输血,挽救了徐连长的生命。眼看炮火紧逼破庙,有的炮弹就落在庙的附近。白求恩仍坚持做完最后一个手术,才撤离。白求恩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奇迹发生,许多外界不了解的事情。他希望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情况,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他决定回加拿大一趟,军区开了欢送会,童秘书、方大夫送白求恩到小河边。突然远方传来紧急集合号声,白求恩停下脚步决定暂时不走了,觉得这里更需要他。白求恩又上前线了,并转战各处,最后参加了著名的黄土岭战役。在前线的临时手术室,白求恩正在做一个手术,敌人突然进行猛烈的进攻,方大夫劝白求恩赶快撤离,白求恩说这是一个腹部手术,一定不能耽搁,否则有生命危险。他坚持做完了手术,但在手术中手指却被划破。后来回到医院,白求恩又坚持做了两个手术,不慎手套破了,手被感染,他不幸患上血液中毒症。由于根据地医药缺乏,白求恩经抢救无效,不幸病逝。
编辑本段电影  《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1991) 基本信息  主演:唐纳德·萨瑟兰海伦·米伦郭达、科姆·费奥尔张克瑶谭宗尧   

导演:菲利浦·博萨斯王心刚
  中影公司、加拿大国际影线公司、法国爱菲尔·贝尔斯塔影片公司合拍 剧情简介  展现了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著名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平凡的生活经历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献身精神。
  加拿大记者无意中得到白求恩的信件、笔记,开始探寻白求恩的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
  1938年春,经济危机笼罩着西方世界,欧战正酣,中国抗战爆发。 白求恩来到中国汉口,被送往延安,一路目睹饱受战乱及灾害之苦的中国。记者赖斯找到白求恩夫人弗朗西斯,得知弗朗西斯因不理解白求恩不收穷人药费,一度离家而去,后来白求恩染上肺结核,冒生命危险治愈后,她才回到白求恩身边的事。 白求恩在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开始熟悉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并被任命为八路军主军医官,致力于建立正规医院。10年前蒙特利尔,白求恩是相当有成就的外科医生,思想信仰改变,到苏联后,加入共产党。
  追溯过去,白求恩曾在马德里实施战地直接输血,改善了医疗条件。模范医院建立并培养了一批医务人员,却遭日军袭击,这给了白求恩极大震动。 白求恩开始组建流动医疗队,为前方战士服务。前线战斗激烈,白求恩不慎感染病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逝世。
编辑本段电视剧  《诺尔曼·白求恩》(2006) 基本信息  导演: 杨阳 
  

  编剧: 刘志钊 贾鸿源
  摄影:郑得到
  主演: 特洛文·海斯 辛蒂·巴斯毕
  上映: 2006年8月11日
  类型: 连续剧
  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国语
  颜色: 彩色 分集剧情   分集查询 收起查询

    第1集
      1938年3月2日,加拿大籍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与他的援华医疗队成员丽萨、布朗等人在山西转乘火车,向延安方向出发。他们乘坐的夜行货车遭到日军的飞机轰炸,白求恩恰好被夹在死人和米袋中间,动弹不得。大量流出的大米引来了八路军,白求恩也被解救了出来。跟着这班八路军战士,医疗队继续向陕西方向前进。途中,他们再度遭遇了日军的轰炸,医药箱几乎都被炸毁,医疗队的翻译罗霄也壮烈牺牲。巨大的损失令整支队伍失去了先前的激昂与活泼,行军路上大家发现二柱子身受重伤,情况危急。路经山西绛州时,当地的天主教堂为二柱子的手术提供了临时手术台,由于没有排脓管白求恩亲自吸出脓血,二柱子得救了。清晨时分,教堂的歌声和蜡烛唤醒了白求恩遥远的回忆,他想念他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父亲、母亲、姐姐、弟弟,想念起发生在教堂里的点点滴滴。
      1905年,少年时代的白求恩刚刚结束中学时代。沉浸在对好朋友查尔斯的姐姐玛丽的暗恋中的诺尔曼,为了在玛丽面前逞能弄伤了腰,被父母立即送到了爷爷的诊所。
    第2集
      在跟随爷爷为希尔登的母亲接生的过程里,诺尔曼目睹了希尔登的母亲因为大出血而死,希尔登的父亲由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而饮弹自尽,让他体会到了生死的无常。在爷爷的教诲下,小诺尔曼立志要做一名救苦救难的医生。
      在绛州,医疗队离开后不久,当地就遭到了日军的扫荡,看着远处炮火连天,白求恩内心感慨万千。接近延安的路上,延安方面派人迎接医疗队,徐连长与二柱子一行人也就此与白求恩告白,这让白求恩第一次在中国体会到不舍的滋味。来到延安后,白求恩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延安八路军总医院,然而医院内的伤员状况和医疗条件让他大为震怒。
      而少年时代的白求恩还不知道有一位俄罗斯流亡者正走进了玛丽的心里,笨拙地向大他6岁的玛丽表达爱意,却遭到了婉拒。受挫的诺尔曼只好去找爷爷谈心。爷爷带诺尔曼到湖心划船,并耐心地教育诺尔曼认识爱情认识生命,让诺尔曼感到内心渐渐敞亮。就在这个下午,爷爷带着安详的表情在船上静静地死去。
    第3集
      葬礼上,诺尔曼见到了摘取玛丽芳心的俄罗斯人加尼特先生,出于对情敌的抵触心理,诺尔曼对他很不友好。 延安方面为医疗队住宿安排的窑洞令布朗难以适应,他与白求恩争执起来,表达了渴望离开的想法。延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令白求恩和丽萨感到十分新鲜,白求恩为此闹了不少笑话,但也让他们很快地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晨跑的时候,白求恩与毛泽东不期而遇,在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对这位伟人充满了好奇与好感。 夜里,希尔登与加尼特先生组织的林场罢工活动失败,加尼特先生遭到了殴打。事后,希尔登让加尼特先生带着玛丽先行一步离开此地,而他自己则因没来得及逃跑被警察逮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打响的时候,诺尔曼和查尔斯已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他们被战争的喧嚣所吸引,决定加入援军的队伍。去狱中探望希尔登的过程里,两人担心被反对而没有告诉他这个决定。
    第4集
      与毛泽东主席的正式会面,使白求恩对这位人民的领袖感到深深的崇敬,他智慧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幽默的谈吐都令白求恩深受感染。他们互相承诺,立即成立并办好战地医疗队。捧着为毛主席绘制的肖像素描,白求恩激动万分。回到窑洞时已是凌晨3点,白求恩却迫切地换上了八路军军服,一直到第二天,白求恩仍旧对身上的新制服爱不释手,不厌其烦地在丽萨面前展示着。
      去法国参加一次大战的决定让亲人们惊讶,但他们对于两个青年人的狂热与盲目毫无办法。希尔登出狱后得知弟弟和诺尔曼要去参战,希望用自己的拳头和威严让他们敬畏,但他们不变的决心和不参加就铁定会被列为逃兵的事实,却让希尔登束手无策。一年后,战争的无情硝烟令身在法国前线的诺尔曼和查尔斯身心俱疲,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一次任务中,查尔斯被一枚榴霰弹不幸击中,大出血后潸然离世。好朋友的死让诺尔曼倍受打击,一战结束后他终日与酒为伴、自暴自弃。希尔登与白求恩牧师四处展转了5年,终于在巴黎找到了诺尔曼,他们希望能够挽救这颗痛苦的灵魂。
    第5集
      总务处对于是否要批准白求恩去前线议论纷纷、意见不一,白求恩忍不住冲进会议室陈述自己的理由,他的诚恳与执拗感化了所有人,当即行动得到了批准。布朗再次为彼此间的不同立场与白求恩起了争执,白求恩最后决定要丽萨同布朗一起留在延安,他一人前往晋察冀组织战地医疗队。翌日临别之际,丽萨穿着整洁的八路军军装宣布要跟随白求恩一同去前线,令白求恩很受感动。
      离开巴黎后,诺尔曼去了英国,白天是医生私下里则做着倒卖艺术品的生意,在伦敦过着没有目标、放浪形骸的生活。一天夜里回家的路上,喝得醉醺醺的诺尔曼邂逅了年轻的弗朗西丝,她将诺尔曼送回他和朋友阿兰·戈登的家。第二天在伦敦中心医院,诺尔曼被坎贝尔先生斥责为不合格的外科大夫,令他深感挫败和气愤。然而与弗朗西丝的再度次邂逅使他很快忘记了烦恼,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和她的下次相逢。行进到晋察冀军区医院所在地松岩口时,白求恩一行人再度与二柱子重逢,彼此喜出望外。二柱子带着他们来到住处,医生护士及村民们敲锣打鼓地赶来欢迎他们,乡里乡亲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
    第6集
      和乡亲们打完招呼,白求恩立即展转不同的地方看望伤员,发现这里的医疗情况果然更加恶劣。在看护重伤员的龙王庙,方医生对伤员们的不当医治和不卫生的护理,让白求恩愤怒不已,认为他非常不负责任,没有一个医生的使命感和基本素质,强烈要求将其开除。白求恩的厉言厉行给了叶院长一个下马威,丽萨则劝他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他们再来到龙王庙,发现里面正在大扫除,白求恩随即向叶院长表达了歉意,并提出了战地医院的构想。叶院长的认真苛责,令大家对这位沉着冷静的女院长敬佩有加。村民和战士们的生活十分简朴,但他们却尽力让白求恩大夫吃到最好的东西,白求恩知道后主动要求与大家吃一样的饭菜。白求恩与丽萨在松岩口帮助大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大家在磨和中互相学习,相处得其乐融融。慢慢的,白求恩融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从村民的角度为他们着想,还为他们建造了厕所,指导大家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第7集
      看到方医生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白求恩认识到对他一直存有很大误解,纠正了自己的偏见。他们双方互相化解了矛盾,共同为战地医院作准备。
      在坎贝尔先生于自家别墅举办的生日宴会上,他又见到了弗朗西丝,而她的身份竟是坎贝尔先生的千金。弗朗西丝的出现改变了诺尔曼的生活,他决定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当坎贝尔先生得知了他的心意后,出于担心会给女儿带来动荡不幸的生活,找来诺尔曼极力阻止他们的交往。但弗朗西丝嫁意已决,让坎贝尔先生只得放手给予他们祝福。诺尔曼如愿以偿地与弗朗西丝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后,母亲将爷爷留下的医生执业铜牌送给了他,让诺尔曼倍受激励。
      在龙王庙为一名伤员动手术时,由于没有血浆白求恩要求现场的人帮助输血,却发现几乎没有当地的医护人员肯站出来,愤怒和不解之下他当场抽自己的血做示范。事后翻译董千秋向他解释了是无知造成了这种胆怯,白求恩理解了他的意思,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建立流动血库的迫切性。与日军的交战不断,战地临时医院里,许多战士因为失血过多而丧生。白求恩提议建立流动血库,叶院长主动揽下任务到附近耿庄组织献血。
    第8集
      出于无知,没有村民愿意献血,白求恩再次用自己做示范,他的现身说法教育了在场的群众,看到因输血抢救过来的战士,村民们很受震动。白求恩向王震将军抱怨由于缺乏足够的救护措施,许多战士白白牺牲。王震将军没有为他的直白恼怒,而是决心要按照白求恩所说改善这样的环境。同时,看着越来越多前来义务献血的村民,白求恩和丽萨感到十分欣慰。
      1924年,在欧洲巡访了一年的白求恩夫妇来到了底特律,这个布满新兴的百万富翁和传奇人物的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中心,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憧憬着崭新的未来。诊所开张后,境况却不如诺尔曼想象得那般乐观,他渐渐发现真的像阿兰所说,诊所附近的居民大都贫困潦倒看不起病。穷人们有病却看不起,诺尔曼从他们中学到了书本与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忙于工作的他常常忽略了弗朗西丝。
      想到十五年前对妻子的忽视,身在陕西的白求恩心中时不时地感到隐隐作痛,他只有靠给弗朗西丝不停地写信来抒发这一切,尽管始终没有收到回信。战地医院终于动工了,布朗也从延安赶来了前线。白求恩兴奋地向布朗介绍着这里的一切,他将把医院命名为“模范医院”,将对医院的设置有全新的规划,并将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第9集
      新医院刚刚修好,白求恩就找来双喜要为他缝兔唇,在白求恩等人的努力下惊恐万分的双喜顺利结束了手术,缝合的嘴唇让他高兴得上窜下跳。为庆祝模范医院的落成,松岩口的全体战士、医护人员和村民汇集在龙王庙前,白求恩饱含着热泪走到了讲台前——他的发言深情而生动,博得了现场每个人的热烈掌声,也让他从群众的信任中到快乐与满足。
      在给近三十几个病人看过病后,白求恩诊所收入的全部诊费却不到十块钱,然而出于医生的责任心,诺尔曼仍在坚持他的行医准则。一天,一个叫吉尔勃特的着装体面的男子找到了诺尔曼,开车请他帮忙救一个做完流产手术后情况一直很糟糕的女孩。诺尔曼替她检查后把这名叫丽萨的女孩送往州立医院,而造成她不幸的吉尔勃特,这名州议员却急于掩盖自己的丑行,这一切让诺尔曼强烈地蔑视和厌恶。
    第10集
      阿兰·戈登告诉诺尔曼医生们一致认为她要切除卵巢才行,诺尔曼表示强烈反对,在他的一再坚持下,院方同意由他亲自主刀。手术成功后,医院的外科主任马丁医生大力邀请诺尔曼来做兼职大夫,并允偌会介绍患者到诺尔曼的诊所就医他再从中提成。在阿兰·戈登的鼓动下,诺尔曼接受了以上的请求。自此以后,白求恩夫妇的生活彻底改观,收入源源不断。数月后,白求恩夫妇受邀参加马丁医生在家中别墅举行的晚宴,交谈间,诺尔曼从工人运动问题开始与众人产生分歧,他意识到自己与这群惟利是图的人是如此地格格不入。希尔登出现在卡斯街拐角的工人队伍里,丽萨和父亲也身在其中。希尔登掷地有声的罢工宣言激励了大家的信念,罢工运动将在近日展开。诺尔曼最终在马丁家闹得不欢而散收场,回家的路上,觉得脸面尽失的弗朗西丝向诺尔曼表达了不满,夫妻之间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在松岩口,为了和大家同甘共苦,白求恩谢绝了每月一百元的津贴,他的心思完全扑在了救死扶伤和改善伤员医疗条件上。
    第11集
      把弗朗西丝送回家后,诺尔曼意气消沉地独自开车在工人街附近游走,最后来到了“星期六”酒馆。在那,希尔登与诺尔曼这对亲如兄弟的老朋友久别重逢,两人喜出望外。他们得醉眼朦胧,送回了丽萨和她父亲后,两人回到诺尔曼的诊所继续叙旧,多年不见让他们有倾诉不完的衷肠……
    第12集
      一封电报派来,通知松岩口一批日军正在向这边开来,叶院长立即带领整个医院的人和村民向山里转移。第二天,日军已被击退,回到村子里时,医院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处是断壁残垣。这时候村民们发现三名日本兵并打算绞死他们,白求恩和丽萨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放下俘虏并准备为其中的重伤者动手术,但他们的行为没有得到众人的理解。在输血的紧要关头,忍住内心的强烈不满方医生挺身而出,再次让白求恩刮目相看。 希尔登带着诺尔曼为加尼特先生看病,诺尔曼见到了十多年不见的玛丽,还看到了他们的儿子。加尼特先生的肺病十分严重,但他时刻把共产主义事业放在最首要位置上,并努力劝说希尔登近期不要举办罢工活动,否则会出大乱。诺尔曼告诉希尔登,加尼特先生的生命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希尔登泪流满面。 中国战场上,得到前方伤亡严重的通知,白求恩携医疗队赶到附近的教堂,接待他们的是法国人赫尔小姐。
    第13集
      加尼特先生坚定的信仰以及与玛丽深厚的感情打动了诺尔曼。罢工当天他在诊所外挂出“罢工工人免费就诊”的横幅,此起彼伏的罢工口号在街上响起。弗朗西丝难以理解丈夫的行为,及早地结束了在诊所帮忙。加尼特先生在随着罢工队伍唱的《国际歌》中悄然离世,直到最后一刻仍不放弃他的理想。游行队伍遇到了挡住去路的警车,罢工工人与军警在当街厮打起来。诺尔曼曾救助过的匈牙利劳工夫妇,由于被贫穷和死亡折磨得过度绝望,点燃煤气全家引爆自杀。回到诊所,诺尔曼看到了已经断气的妓女伊芙林,她因为在温德利夫人诊所做了不当的堕胎手术而身亡。当晚在马丁医生举办的另一场聚会上,诺尔曼大骂温德利夫人的无良,斥责她为杀人犯,并当场声讨权贵们建立起来的病态的医疗制度。车上弗朗西丝与他再次争吵,弗朗西丝离去后他开始咳嗽不止。诺尔曼发现自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绝望的他隐瞒着事实主动提出与弗朗西丝离婚。白求恩牧师和妻子赶来看望病情日益严重的儿子,在病床前,多年不和的父子冰释前嫌。
    第14集
      诺尔曼在疗养院静养的过程中,意外了解到了人工气胸疗法,通过手术他康复了。大病初愈的诺尔曼,当务之急是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要求复婚的电报。 由于缺少药物,前线的手术难以展开,游医生只好冒险外出买药。白求恩大夫希望赫尔小姐能以教会的身份去西安帮忙购买药品,但赫尔小姐的中立观点让白求恩无从辩解,药品的匮乏更让他们苦恼不已,一时间救援工作陷入了困境。游医生负了重伤而归,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他忍受不了手术的疼痛开枪自杀。目睹了这一切的赫尔小姐在丽萨的百般企求下终于答应外出购买药品。丽萨陪同赫尔小姐打扮成传教士出发了,看着她们的离开白求恩感到剧烈的不安与孤独,也才明白丽萨对于自己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第15集
      二柱子带着4个八路军在送伤员的路上遭到日兵伏击,所有人包括日本俘虏无一人幸免。当晚,白求恩在恶梦中醒来,他不知道这场梦已经发生。第二天,大家为白求恩大夫庆祝生日,沉浸在平和的喜悦中。噩耗终于传来,站在为二柱子他们垒起的墓前,众人痛哭流涕,沉默不语的白求恩内心亦无法平静。没多久,大柱子也在一次战斗中中弹身亡,悲痛时刻萦绕在白求恩的心中。 第一支八路军流动医疗队正式成立,白求恩率领这支队伍不畏艰险冲入敌区,协助前线的救援工作。他们一共走了八百多里路,做了一百一十三个手术,白求恩为自己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士兵感到骄傲。
    第16集
      土地庙的老戏台上演出了一出根据白求恩事迹改编的戏,白求恩同战士们一块观看,戏里戏外热闹非凡。 1929年的蒙特利尔,诺尔曼沉浸在与弗朗西丝复婚后的新生与喜悦中,在疗养院结识的律师朋友丹尼尔送来一辆轿车,吃饭时丹尼尔对犹太人表示出的厌恶令诺尔曼心生疑惑。弗朗西丝得知自己怀孕后立即赶到医院想要通知丈夫,诺尔曼却总被各种各样工作上的事情分心。当诺尔曼决定用自己当实验品追查病因时,弗朗西丝忍无可忍,认为他这样冒险是对亲人的不负责任。诺尔曼却又告诉她:明天他就要动身去苏联参加一个国际生理学大会。1936年,从苏联回来后,诺尔曼的世界观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到处演讲,慷慨激昂的言辞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这一次弗朗西丝选择离他而去。希尔登和丽萨来到了蒙特利尔并找到了诺尔曼,二人已经结婚,原来他们是受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员会委托,请诺尔曼去马德里做医疗队的队长。吃饭席上,诺尔曼听说餐厅老板雅克夫的女儿病了,他本着医生的职责主动要进去为她看病。在雅克夫的房间,他与丹尼尔意外见到了6、7名犹太避难者。诺尔曼为避难者一一检测后,确定他们都患了肺结核,并不顾危险地帮他们治疗。
    第17集
      土地庙的戏刚演完,董千秋送来了赫尔小姐的书信,信里告之她们从西安归来的途中,丽萨不幸中弹现在生命垂危。白求恩看完信后大受刺激,失态地冲出了人群……无法找到丽萨的白求恩只有继续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唯有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赫尔小姐赶到了前线,带来了丽萨的死讯,悲痛中的白求恩强忍泪水,站在手术台前继续工作。回到松岩口的白求恩变得苍老而消瘦,众人怕他想家和心疼他的身体为他攒了整整一篮子鸡蛋,白求恩被这一切深深感动,承诺永远不会离开大家。在马德里组建流动血库的经验,被白求恩在晋察冀很好的调动了。因为根据地极度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白求恩思考了很久后,决定亲自回一趟美洲。欢送白求恩大夫的当天,村民带着各自的一点心意与他依依不舍地道别。眼看着就要出发了,白求恩从叶院长嘴里套出日兵“春季大扫荡”的行动计划,考虑到这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白求恩临时决定推迟自己的回国计划。
    第18集
      炮火再次打响了,白求恩大夫在白色幔帐围起的手术里紧张地抢救着伤员,他不顾战火的危险,坚持为前线的伤员做手术。 跟随希尔登奔赴马德里战场的白求恩,在救援过程中,感受到了血浆在战地医疗中的重要性,组建了流动血库。 在最后一个手术中,白求恩不小心划破了自己的手指,回到住处后他发现伤口明显被感染了,紧接着他发现自己的双耳也聋了。茫然中,白求恩想念起在马德里战场英勇就义的希尔登——在那之后,白求恩开始投入一场又一场的反抗法西斯战斗中,最后参加了美国和加拿大的援华组织组建的援华医疗队。赫尔小姐购买的药品终于到了,她将丽萨生前为白求恩买的手套送到他手里,众人看到这一幕纷纷热泪盈眶。
    第19集
      失聪并没有让白求恩丧失斗志,他依然挺身在第一线,伤员们在他的激励下顶住麻药缺失造成的疼痛,配合好每一场手术。为了取出一名伤员头骨里的弹片,白求恩亲自师范给方医生看,不知不觉中划破了手套,疲惫的他没有发觉手指上又被划破了……为了让白求恩大夫好好休息,董千秋只得求聂荣臻命令其睡觉。趁白求恩熟睡之时,董、方二人委托二秃子看住房门悄悄地带着医疗队赶赴前线。白求恩醒来后发现房门已锁,便破窗而出翻身上马疾驰而去,拦不住他的二秃子也只好紧随其后。这一次在前线上,白求恩坚持在手术台前,创下了连续工作69小时,手术150例的晋察冀战地医疗史上的最高记录。胜利回来的路上,疲劳加上手伤,白求恩从马上摔下来,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医疗队回到了松岩口,乡亲们看到白求恩大夫倒下了都惊嘘不已。所有人都想尽全力挽救他的病情,却没有良好的对策。
  • 第20集
      白求恩平静地告诉方医生和董千秋,自己在感染了丹毒后已经患了败血症,即使现在截肢也已经来不及了。弥留之际,白求恩用一只手敲打打字机,把要对每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用遗言的方式记录下来。毛主席得知后立即下令去重庆买盘尼西林的药并派飞机送来,大家获悉后相拥而泣,期待着奇迹的出现。然而当天夜里,白求恩大夫阖上了他的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乡亲们、战士们自发地抬着他的遗体走了整整五天五夜,漫天飘舞的鹅毛飞雪,仿佛在为他做最后的告别。毛泽东主席为诺尔曼·白求恩题词:“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10集 11-20集 查看全部剧情
分页查看剧情

分集查询 收起查询

    第1集
    [url=] [/url]   1938年3月2日,加拿大籍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与他的援华医疗队成员丽萨、布朗等人在山西转乘火车,向延安方向出发。他们乘坐的夜行货车遭到日军的飞机轰炸,白求恩恰好被夹在死人和米袋中间,动弹不得。大量流出的大米引来了八路军,白求恩也被解救了出来。跟着这班八路军战士,医疗队继续向陕西方向前进。途中,他们再度遭遇了日军的轰炸,医药箱几乎都被炸毁,医疗队的翻译罗霄也壮烈牺牲。巨大的损失令整支队伍失去了先前的激昂与活泼,行军路上大家发现二柱子身受重伤,情况危急。路经山西绛州时,当地的天主教堂为二柱子的手术提供了临时手术台,由于没有排脓管白求恩亲自吸出脓血,二柱子得救了。清晨时分,教堂的歌声和蜡烛唤醒了白求恩遥远的回忆,他想念他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父亲、母亲、姐姐、弟弟,想念起发生在教堂里的点点滴滴。
      1905年,少年时代的白求恩刚刚结束中学时代。沉浸在对好朋友查尔斯的姐姐玛丽的暗恋中的诺尔曼,为了在玛丽面前逞能弄伤了腰,被父母立即送到了爷爷的诊所。
    第2集
    [url=] [/url]   在跟随爷爷为希尔登的母亲接生的过程里,诺尔曼目睹了希尔登的母亲因为大出血而死,希尔登的父亲由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而饮弹自尽,让他体会到了生死的无常。在爷爷的教诲下,小诺尔曼立志要做一名救苦救难的医生。
      在绛州,医疗队离开后不久,当地就遭到了日军的扫荡,看着远处炮火连天,白求恩内心感慨万千。接近延安的路上,延安方面派人迎接医疗队,徐连长与二柱子一行人也就此与白求恩告白,这让白求恩第一次在中国体会到不舍的滋味。来到延安后,白求恩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延安八路军总医院,然而医院内的伤员状况和医疗条件让他大为震怒。
      而少年时代的白求恩还不知道有一位俄罗斯流亡者正走进了玛丽的心里,笨拙地向大他6岁的玛丽表达爱意,却遭到了婉拒。受挫的诺尔曼只好去找爷爷谈心。爷爷带诺尔曼到湖心划船,并耐心地教育诺尔曼认识爱情认识生命,让诺尔曼感到内心渐渐敞亮。就在这个下午,爷爷带着安详的表情在船上静静地死去。
    第3集
    [url=] [/url]   葬礼上,诺尔曼见到了摘取玛丽芳心的俄罗斯人加尼特先生,出于对情敌的抵触心理,诺尔曼对他很不友好。 延安方面为医疗队住宿安排的窑洞令布朗难以适应,他与白求恩争执起来,表达了渴望离开的想法。延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令白求恩和丽萨感到十分新鲜,白求恩为此闹了不少笑话,但也让他们很快地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晨跑的时候,白求恩与毛泽东不期而遇,在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对这位伟人充满了好奇与好感。 夜里,希尔登与加尼特先生组织的林场罢工活动失败,加尼特先生遭到了殴打。事后,希尔登让加尼特先生带着玛丽先行一步离开此地,而他自己则因没来得及逃跑被警察逮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打响的时候,诺尔曼和查尔斯已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他们被战争的喧嚣所吸引,决定加入援军的队伍。去狱中探望希尔登的过程里,两人担心被反对而没有告诉他这个决定。
    第4集
    [url=] [/url]   与毛泽东主席的正式会面,使白求恩对这位人民的领袖感到深深的崇敬,他智慧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幽默的谈吐都令白求恩深受感染。他们互相承诺,立即成立并办好战地医疗队。捧着为毛主席绘制的肖像素描,白求恩激动万分。回到窑洞时已是凌晨3点,白求恩却迫切地换上了八路军军服,一直到第二天,白求恩仍旧对身上的新制服爱不释手,不厌其烦地在丽萨面前展示着。
      去法国参加一次大战的决定让亲人们惊讶,但他们对于两个青年人的狂热与盲目毫无办法。希尔登出狱后得知弟弟和诺尔曼要去参战,希望用自己的拳头和威严让他们敬畏,但他们不变的决心和不参加就铁定会被列为逃兵的事实,却让希尔登束手无策。一年后,战争的无情硝烟令身在法国前线的诺尔曼和查尔斯身心俱疲,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一次任务中,查尔斯被一枚榴霰弹不幸击中,大出血后潸然离世。好朋友的死让诺尔曼倍受打击,一战结束后他终日与酒为伴、自暴自弃。希尔登与白求恩牧师四处展转了5年,终于在巴黎找到了诺尔曼,他们希望能够挽救这颗痛苦的灵魂。
    第5集
    [url=] [/url]   总务处对于是否要批准白求恩去前线议论纷纷、意见不一,白求恩忍不住冲进会议室陈述自己的理由,他的诚恳与执拗感化了所有人,当即行动得到了批准。布朗再次为彼此间的不同立场与白求恩起了争执,白求恩最后决定要丽萨同布朗一起留在延安,他一人前往晋察冀组织战地医疗队。翌日临别之际,丽萨穿着整洁的八路军军装宣布要跟随白求恩一同去前线,令白求恩很受感动。
      离开巴黎后,诺尔曼去了英国,白天是医生私下里则做着倒卖艺术品的生意,在伦敦过着没有目标、放浪形骸的生活。一天夜里回家的路上,喝得醉醺醺的诺尔曼邂逅了年轻的弗朗西丝,她将诺尔曼送回他和朋友阿兰·戈登的家。第二天在伦敦中心医院,诺尔曼被坎贝尔先生斥责为不合格的外科大夫,令他深感挫败和气愤。然而与弗朗西丝的再度次邂逅使他很快忘记了烦恼,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和她的下次相逢。行进到晋察冀军区医院所在地松岩口时,白求恩一行人再度与二柱子重逢,彼此喜出望外。二柱子带着他们来到住处,医生护士及村民们敲锣打鼓地赶来欢迎他们,乡里乡亲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
    第6集
    [url=] [/url]   和乡亲们打完招呼,白求恩立即展转不同的地方看望伤员,发现这里的医疗情况果然更加恶劣。在看护重伤员的龙王庙,方医生对伤员们的不当医治和不卫生的护理,让白求恩愤怒不已,认为他非常不负责任,没有一个医生的使命感和基本素质,强烈要求将其开除。白求恩的厉言厉行给了叶院长一个下马威,丽萨则劝他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他们再来到龙王庙,发现里面正在大扫除,白求恩随即向叶院长表达了歉意,并提出了战地医院的构想。叶院长的认真苛责,令大家对这位沉着冷静的女院长敬佩有加。村民和战士们的生活十分简朴,但他们却尽力让白求恩大夫吃到最好的东西,白求恩知道后主动要求与大家吃一样的饭菜。白求恩与丽萨在松岩口帮助大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大家在磨和中互相学习,相处得其乐融融。慢慢的,白求恩融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从村民的角度为他们着想,还为他们建造了厕所,指导大家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第7集
    [url=] [/url]   看到方医生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白求恩认识到对他一直存有很大误解,纠正了自己的偏见。他们双方互相化解了矛盾,共同为战地医院作准备。
      在坎贝尔先生于自家别墅举办的生日宴会上,他又见到了弗朗西丝,而她的身份竟是坎贝尔先生的千金。弗朗西丝的出现改变了诺尔曼的生活,他决定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当坎贝尔先生得知了他的心意后,出于担心会给女儿带来动荡不幸的生活,找来诺尔曼极力阻止他们的交往。但弗朗西丝嫁意已决,让坎贝尔先生只得放手给予他们祝福。诺尔曼如愿以偿地与弗朗西丝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后,母亲将爷爷留下的医生执业铜牌送给了他,让诺尔曼倍受激励。
      在龙王庙为一名伤员动手术时,由于没有血浆白求恩要求现场的人帮助输血,却发现几乎没有当地的医护人员肯站出来,愤怒和不解之下他当场抽自己的血做示范。事后翻译董千秋向他解释了是无知造成了这种胆怯,白求恩理解了他的意思,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建立流动血库的迫切性。与日军的交战不断,战地临时医院里,许多战士因为失血过多而丧生。白求恩提议建立流动血库,叶院长主动揽下任务到附近耿庄组织献血。
    第8集
    [url=] [/url]   出于无知,没有村民愿意献血,白求恩再次用自己做示范,他的现身说法教育了在场的群众,看到因输血抢救过来的战士,村民们很受震动。白求恩向王震将军抱怨由于缺乏足够的救护措施,许多战士白白牺牲。王震将军没有为他的直白恼怒,而是决心要按照白求恩所说改善这样的环境。同时,看着越来越多前来义务献血的村民,白求恩和丽萨感到十分欣慰。
      1924年,在欧洲巡访了一年的白求恩夫妇来到了底特律,这个布满新兴的百万富翁和传奇人物的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中心,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憧憬着崭新的未来。诊所开张后,境况却不如诺尔曼想象得那般乐观,他渐渐发现真的像阿兰所说,诊所附近的居民大都贫困潦倒看不起病。穷人们有病却看不起,诺尔曼从他们中学到了书本与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忙于工作的他常常忽略了弗朗西丝。
      想到十五年前对妻子的忽视,身在陕西的白求恩心中时不时地感到隐隐作痛,他只有靠给弗朗西丝不停地写信来抒发这一切,尽管始终没有收到回信。战地医院终于动工了,布朗也从延安赶来了前线。白求恩兴奋地向布朗介绍着这里的一切,他将把医院命名为“模范医院”,将对医院的设置有全新的规划,并将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第9集
    [url=] [/url]   新医院刚刚修好,白求恩就找来双喜要为他缝兔唇,在白求恩等人的努力下惊恐万分的双喜顺利结束了手术,缝合的嘴唇让他高兴得上窜下跳。为庆祝模范医院的落成,松岩口的全体战士、医护人员和村民汇集在龙王庙前,白求恩饱含着热泪走到了讲台前——他的发言深情而生动,博得了现场每个人的热烈掌声,也让他从群众的信任中到快乐与满足。
      在给近三十几个病人看过病后,白求恩诊所收入的全部诊费却不到十块钱,然而出于医生的责任心,诺尔曼仍在坚持他的行医准则。一天,一个叫吉尔勃特的着装体面的男子找到了诺尔曼,开车请他帮忙救一个做完流产手术后情况一直很糟糕的女孩。诺尔曼替她检查后把这名叫丽萨的女孩送往州立医院,而造成她不幸的吉尔勃特,这名州议员却急于掩盖自己的丑行,这一切让诺尔曼强烈地蔑视和厌恶。
    第10集
    [url=] [/url]   阿兰·戈登告诉诺尔曼医生们一致认为她要切除卵巢才行,诺尔曼表示强烈反对,在他的一再坚持下,院方同意由他亲自主刀。手术成功后,医院的外科主任马丁医生大力邀请诺尔曼来做兼职大夫,并允偌会介绍患者到诺尔曼的诊所就医他再从中提成。在阿兰·戈登的鼓动下,诺尔曼接受了以上的请求。自此以后,白求恩夫妇的生活彻底改观,收入源源不断。数月后,白求恩夫妇受邀参加马丁医生在家中别墅举行的晚宴,交谈间,诺尔曼从工人运动问题开始与众人产生分歧,他意识到自己与这群惟利是图的人是如此地格格不入。希尔登出现在卡斯街拐角的工人队伍里,丽萨和父亲也身在其中。希尔登掷地有声的罢工宣言激励了大家的信念,罢工运动将在近日展开。诺尔曼最终在马丁家闹得不欢而散收场,回家的路上,觉得脸面尽失的弗朗西丝向诺尔曼表达了不满,夫妻之间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在松岩口,为了和大家同甘共苦,白求恩谢绝了每月一百元的津贴,他的心思完全扑在了救死扶伤和改善伤员医疗条件上。
    第11集
    [url=] [/url]   把弗朗西丝送回家后,诺尔曼意气消沉地独自开车在工人街附近游走,最后来到了“星期六”酒馆。在那,希尔登与诺尔曼这对亲如兄弟的老朋友久别重逢,两人喜出望外。他们得醉眼朦胧,送回了丽萨和她父亲后,两人回到诺尔曼的诊所继续叙旧,多年不见让他们有倾诉不完的衷肠……
    第12集
    [url=] [/url]   一封电报派来,通知松岩口一批日军正在向这边开来,叶院长立即带领整个医院的人和村民向山里转移。第二天,日军已被击退,回到村子里时,医院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处是断壁残垣。这时候村民们发现三名日本兵并打算绞死他们,白求恩和丽萨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放下俘虏并准备为其中的重伤者动手术,但他们的行为没有得到众人的理解。在输血的紧要关头,忍住内心的强烈不满方医生挺身而出,再次让白求恩刮目相看。 希尔登带着诺尔曼为加尼特先生看病,诺尔曼见到了十多年不见的玛丽,还看到了他们的儿子。加尼特先生的肺病十分严重,但他时刻把共产主义事业放在最首要位置上,并努力劝说希尔登近期不要举办罢工活动,否则会出大乱。诺尔曼告诉希尔登,加尼特先生的生命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希尔登泪流满面。 中国战场上,得到前方伤亡严重的通知,白求恩携医疗队赶到附近的教堂,接待他们的是法国人赫尔小姐。
    第13集
    [url=] [/url]   加尼特先生坚定的信仰以及与玛丽深厚的感情打动了诺尔曼。罢工当天他在诊所外挂出“罢工工人免费就诊”的横幅,此起彼伏的罢工口号在街上响起。弗朗西丝难以理解丈夫的行为,及早地结束了在诊所帮忙。加尼特先生在随着罢工队伍唱的《国际歌》中悄然离世,直到最后一刻仍不放弃他的理想。游行队伍遇到了挡住去路的警车,罢工工人与军警在当街厮打起来。诺尔曼曾救助过的匈牙利劳工夫妇,由于被贫穷和死亡折磨得过度绝望,点燃煤气全家引爆自杀。回到诊所,诺尔曼看到了已经断气的妓女伊芙林,她因为在温德利夫人诊所做了不当的堕胎手术而身亡。当晚在马丁医生举办的另一场聚会上,诺尔曼大骂温德利夫人的无良,斥责她为杀人犯,并当场声讨权贵们建立起来的病态的医疗制度。车上弗朗西丝与他再次争吵,弗朗西丝离去后他开始咳嗽不止。诺尔曼发现自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绝望的他隐瞒着事实主动提出与弗朗西丝离婚。白求恩牧师和妻子赶来看望病情日益严重的儿子,在病床前,多年不和的父子冰释前嫌。
    第14集
    [url=] [/url]   诺尔曼在疗养院静养的过程中,意外了解到了人工气胸疗法,通过手术他康复了。大病初愈的诺尔曼,当务之急是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要求复婚的电报。 由于缺少药物,前线的手术难以展开,游医生只好冒险外出买药。白求恩大夫希望赫尔小姐能以教会的身份去西安帮忙购买药品,但赫尔小姐的中立观点让白求恩无从辩解,药品的匮乏更让他们苦恼不已,一时间救援工作陷入了困境。游医生负了重伤而归,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他忍受不了手术的疼痛开枪自杀。目睹了这一切的赫尔小姐在丽萨的百般企求下终于答应外出购买药品。丽萨陪同赫尔小姐打扮成传教士出发了,看着她们的离开白求恩感到剧烈的不安与孤独,也才明白丽萨对于自己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第15集
    [url=] [/url]   二柱子带着4个八路军在送伤员的路上遭到日兵伏击,所有人包括日本俘虏无一人幸免。当晚,白求恩在恶梦中醒来,他不知道这场梦已经发生。第二天,大家为白求恩大夫庆祝生日,沉浸在平和的喜悦中。噩耗终于传来,站在为二柱子他们垒起的墓前,众人痛哭流涕,沉默不语的白求恩内心亦无法平静。没多久,大柱子也在一次战斗中中弹身亡,悲痛时刻萦绕在白求恩的心中。 第一支八路军流动医疗队正式成立,白求恩率领这支队伍不畏艰险冲入敌区,协助前线的救援工作。他们一共走了八百多里路,做了一百一十三个手术,白求恩为自己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士兵感到骄傲。
    第16集
    [url=] [/url]   土地庙的老戏台上演出了一出根据白求恩事迹改编的戏,白求恩同战士们一块观看,戏里戏外热闹非凡。 1929年的蒙特利尔,诺尔曼沉浸在与弗朗西丝复婚后的新生与喜悦中,在疗养院结识的律师朋友丹尼尔送来一辆轿车,吃饭时丹尼尔对犹太人表示出的厌恶令诺尔曼心生疑惑。弗朗西丝得知自己怀孕后立即赶到医院想要通知丈夫,诺尔曼却总被各种各样工作上的事情分心。当诺尔曼决定用自己当实验品追查病因时,弗朗西丝忍无可忍,认为他这样冒险是对亲人的不负责任。诺尔曼却又告诉她:明天他就要动身去苏联参加一个国际生理学大会。1936年,从苏联回来后,诺尔曼的世界观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到处演讲,慷慨激昂的言辞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这一次弗朗西丝选择离他而去。希尔登和丽萨来到了蒙特利尔并找到了诺尔曼,二人已经结婚,原来他们是受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员会委托,请诺尔曼去马德里做医疗队的队长。吃饭席上,诺尔曼听说餐厅老板雅克夫的女儿病了,他本着医生的职责主动要进去为她看病。在雅克夫的房间,他与丹尼尔意外见到了6、7名犹太避难者。诺尔曼为避难者一一检测后,确定他们都患了肺结核,并不顾危险地帮他们治疗。
    第17集
    [url=] [/url]   土地庙的戏刚演完,董千秋送来了赫尔小姐的书信,信里告之她们从西安归来的途中,丽萨不幸中弹现在生命垂危。白求恩看完信后大受刺激,失态地冲出了人群……无法找到丽萨的白求恩只有继续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唯有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赫尔小姐赶到了前线,带来了丽萨的死讯,悲痛中的白求恩强忍泪水,站在手术台前继续工作。回到松岩口的白求恩变得苍老而消瘦,众人怕他想家和心疼他的身体为他攒了整整一篮子鸡蛋,白求恩被这一切深深感动,承诺永远不会离开大家。在马德里组建流动血库的经验,被白求恩在晋察冀很好的调动了。因为根据地极度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白求恩思考了很久后,决定亲自回一趟美洲。欢送白求恩大夫的当天,村民带着各自的一点心意与他依依不舍地道别。眼看着就要出发了,白求恩从叶院长嘴里套出日兵“春季大扫荡”的行动计划,考虑到这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白求恩临时决定推迟自己的回国计划。
    第18集
    [url=] [/url]   炮火再次打响了,白求恩大夫在白色幔帐围起的手术里紧张地抢救着伤员,他不顾战火的危险,坚持为前线的伤员做手术。 跟随希尔登奔赴马德里战场的白求恩,在救援过程中,感受到了血浆在战地医疗中的重要性,组建了流动血库。 在最后一个手术中,白求恩不小心划破了自己的手指,回到住处后他发现伤口明显被感染了,紧接着他发现自己的双耳也聋了。茫然中,白求恩想念起在马德里战场英勇就义的希尔登——在那之后,白求恩开始投入一场又一场的反抗法西斯战斗中,最后参加了美国和加拿大的援华组织组建的援华医疗队。赫尔小姐购买的药品终于到了,她将丽萨生前为白求恩买的手套送到他手里,众人看到这一幕纷纷热泪盈眶。
    第19集
    [url=] [/url]   失聪并没有让白求恩丧失斗志,他依然挺身在第一线,伤员们在他的激励下顶住麻药缺失造成的疼痛,配合好每一场手术。为了取出一名伤员头骨里的弹片,白求恩亲自师范给方医生看,不知不觉中划破了手套,疲惫的他没有发觉手指上又被划破了……为了让白求恩大夫好好休息,董千秋只得求聂荣臻命令其睡觉。趁白求恩熟睡之时,董、方二人委托二秃子看住房门悄悄地带着医疗队赶赴前线。白求恩醒来后发现房门已锁,便破窗而出翻身上马疾驰而去,拦不住他的二秃子也只好紧随其后。这一次在前线上,白求恩坚持在手术台前,创下了连续工作69小时,手术150例的晋察冀战地医疗史上的最高记录。胜利回来的路上,疲劳加上手伤,白求恩从马上摔下来,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医疗队回到了松岩口,乡亲们看到白求恩大夫倒下了都惊嘘不已。所有人都想尽全力挽救他的病情,却没有良好的对策。
  • 第20集
    [url=] [/url]   白求恩平静地告诉方医生和董千秋,自己在感染了丹毒后已经患了败血症,即使现在截肢也已经来不及了。弥留之际,白求恩用一只手敲打打字机,把要对每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用遗言的方式记录下来。毛主席得知后立即下令去重庆买盘尼西林的药并派飞机送来,大家获悉后相拥而泣,期待着奇迹的出现。然而当天夜里,白求恩大夫阖上了他的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乡亲们、战士们自发地抬着他的遗体走了整整五天五夜,漫天飘舞的鹅毛飞雪,仿佛在为他做最后的告别。毛泽东主席为诺尔曼·白求恩题词:“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剧情介绍  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从西班牙回来后,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更需要他的帮助。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意。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是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子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
  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诺尔曼·白求恩的名言摘选“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面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
  “让我们把利润、私人经济利益从医务界里取消,把贪得无厌的个人从我们的职业中清除。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
  “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
  “让我们把利润、私人经济利益从医务界里取消,把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从我们的职业中清除。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让我们重新来规定医务界的道德标准——不是作为医生之间职业上的一种成规,而是作为医务界和人民之间的基本道德和正义准则。”
  “让我们不对人民说:“你们有多少钱?”而说:“我们怎样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
  “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制造屠杀和腐败的世界而不奋起反抗。”
  ——摘自《诺尔曼·白求恩的日记、书信和演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纪念白求恩》,已被选为鲁教版7年级课文。 导演阐述剧照(15张)
  在整个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地解释白求恩性格变化的过程,以及他的思想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同时,揭示出它的性格与时代和客观世界的强烈冲突。分析白求恩一生的经历,就更加印证了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他不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不会有他后来对于世界和对于生命的认识,更不会有参加西班牙战争,乃至远赴中国的经历。甚至连他在中国的牺牲,也成了他这个人必然的宿命。
  他从一个纯真好动的顽童,到善良有正义感的少年,到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再到一个沮丧的一战军人,到他遇到了心爱的姑娘结婚,发誓安分守己好好过日子的医生的经历,是他前半生的轨迹;从底特律开始,他真正走进社会,感受到社会的真实和痛苦,并把它人性中真实的一面也暴露出来,这就是嫉恶如仇,为此,他与虚伪和唯利是图的代表马丁等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不惜放弃已经拥有的富裕生活;在特鲁多疗养院的经历,让他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他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爱好挑战性,救了自己一命。而他与弗朗西斯的关系更是他性格的绝对体现。   

在蒙特利尔的生活丰富多彩,这其中有他在医学方面的突飞猛进,也有感情生活的波澜起伏,还有他对现实社会的更深刻认识,使它摆脱了一个医生的单纯视野,成为一个关心社会、体味民生的思想者。对苏联的考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向往的平等医疗的体制正在那个被人曲解的贫穷的新社会中建立,那正是他所向往的。一直以来,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道主义者,而在西班牙的战场上,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以前所有的经历,都决定了他人生的最后的选择和归宿——到中国来,参加真正的反法西斯战争,并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的一生,非常精彩、跌宕起伏的一生。如果说他在国外生活的47年,充满了矛盾、抗争和奋斗,他对现实的不满和较量,总是令他沮丧、压抑和紧张的话,那么他在中国的两年,是最快乐、最兴奋、最放松的时刻,他充分释放着他的精力、体力和创造力,他的一切才和智慧。虽然没有男欢女爱,但是他与这里纯朴厚道的人民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其中包括他的化身董翻译、方医生、二柱子、老张、小双喜等等,这些人宁愿为他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之间是这样的一种最最真挚纯朴的关系,家里唯一的鸡蛋、一捧红枣、一碗鸡汤,就是这么简简单单,但却情深意长。诺尔曼就是被这些人打动了,加上他原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仁爱之心,他也很深地赢得了所有人的爱和尊敬。正像他自己说的: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
  

  作为艺术创作,我们必须更加细致地表现白求恩性格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比如说作为医生,他及其严谨、耐心且具有极强的职业精神和责任心;但有时他又非常急躁、非常固执;他执著于理想,非常勇敢、坚定,但有时又是那么脆弱、敏感、歇斯底里甚至不堪一击;他有时像一个顽皮的大孩子,那么不成熟,充满好奇心,就像无数去珠穆朗玛峰探险的西方人。他对客观世界的理想化,常常使自己陷入痛苦和困境,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强烈的矛盾(比如在底特律与医学界发生的冲突、在中国与国民党政府官员发生的冲突、在战地医院与方医生等发生的冲突),他很容易被激怒,且很急躁甚至暴躁。他作为医生的认真、耐心和成熟,与他在处理人事关系方面的幼稚简单和不理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时它极端地不近人情,有时是那么宽厚仁爱,这是他在人们眼中几乎成为一个喜怒无常的怪人。因为对妻子的爱和责任,他竟选择离婚;而当他经历生死之后,再次获得婚姻的时候,却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一切让人觉得它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令妻子没有安全感,但却是病人和伤员的大救星。他热情、率真、不拘小的性格与他敏感、脆弱、冲动的个性同时并存,此起彼伏。他有很可爱的时候,也有很古怪的时候,但是无论可爱还是古怪最终都那么令人尊敬。就像那残缺的维纳斯,正是因为残缺,使她更具魅力。这就是诺尔曼白求恩。
  因此,我们二度创作的主要任务就使这个人物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塑造出来,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的弥漫前,让人们可以触摸到他的灵魂、倾听到他的心声、理解他的痛苦、分享他的激情。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白求恩,一个鲜活的、与今天的观众进行交流的朋友,一个用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感动我们、震撼我们,令我们内心获得洗礼和升华的人。我们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就是让观众被他的命运和经历所吸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细腻并真实地表现他的性格和他性格中的矛盾。艺术手法在质朴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我希望我们各个部门,都要带着一个明确的、坚定的概念来拍这个戏,那就是在视听语言的表现上不落俗套,杜绝粗制滥造。要像白求恩一样的精益求精。
编辑本段传记首发  
《凤凰: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

  一对加拿大夫妇撰写的传记《凤凰: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29日在多伦多举行首发式。
  这本传记共488页,附77幅照片,记载了白求恩的一生。全书采访了近300人,包括白求恩的后人、朋友、同事和病人,其中近50名受访者是中国人。书中还收录了白求恩的信件、在中国的死亡证明、去世10天前的工作记录以及一些以前未公开过的资料。
  作者罗德里克·斯图尔特和莎伦·斯图尔特是一对夫妇。他们在新书发布会上介绍说,他们从1969年开始研究白求恩,曾于1972年、1975年和2005年专程前往中国采访。此外,他们多年来也在加拿大、西班牙和美国等地收集白求恩的资料。
  莎伦说:“我们希望通过此书展示白求恩的一生,就像凤凰一样。他很有才华,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仍然不停地努力,直到走上正确的道路,最终在中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陈立钢在发布会上表示,白求恩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把加拿大人善良、友好和热心的性格展现给了中国人民。
  白求恩的外甥女琼·林德利也出席了发布会。已82岁高龄的林德利仍记得舅舅年轻时的形象。她回忆说,白求恩在年轻时就对医学十分着迷。他去世的消息传到家里,林德利的母亲,也就是白求恩的姐姐,当时非常难过。
  白求恩于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上个世纪30年代末,他投身到中国抗日战争中,在晋察冀边区担任战地医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求恩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白求恩像


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白求恩
约翰·拉贝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埃德加·斯诺
李约瑟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路易·艾黎
柯棣华
诗琳通公主
平松守彦
白求恩[1],全名亨利·诺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 1939年11月12日 (49歲)),医学博士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
目录 [隐藏]
[编辑] 生平
1922年毕业照片


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格雷文赫斯特。他的祖先是苏格兰人。他的祖父是医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母亲是传教士。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16年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他往返于欧洲、加拿大之间。在此期间,结识了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的弗兰西斯,两人于1923年结婚。1926年白求恩患肺结核,因为觉得快死了,白求恩和妻子离婚。在他康复之后马上复婚。然而由于白求恩过于专注工作,两人于1933年再次离婚。
白求恩是一个胸外科医生,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工作任教。很可能由于他见到了富人得了病可以治,穷人只有等死的情况,而信仰共产主义。白求恩曾经发表《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一文,明确提出:“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白求恩在1935年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曾经访问苏联,看到了那里医疗健康福利的优点,回国后大力推动全民健保,并曾身体力行为穷人免费医疗。
1936年1937年他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

白求恩大夫和聂荣臻司令


1937年,他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帮助中国人。同他在西班牙的工作相近,他主要进行战地医疗工作。他明确拒绝了在蒋中正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管辖区工作,而转而帮助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天,他到了延安,之后很快转到晋察冀边区,成了一名战地医生。他同中国的木匠铁匠一起制造手术器械,他也帮助创立医生护士和医院勤务兵的训练,他也设计把包装箱用作手术台。他曾创下了在69个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动手术的纪录。他在中国时期曾和毛泽东通信。1939年五台山地区一次手術中遭到感染,不久因败血症河北省唐县去世。
[编辑] 动机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运作加拿大输血所。右为白求恩博士,1936年摄于西班牙


加拿大共产党认为,1935加入该党的白求恩是为了投入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他一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就去了西班牙帮助反抗法西斯的民主斗争,接着又去中国帮助共产主义者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最新关于他的传记,Larry Hannant所著的The Politics of Passion,里面也记述了他拒绝在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工作而去帮助中国共产党。
[编辑] 纪念[编辑] 中国
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墓前的白求恩像。


他去世后毛泽东为了悼念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发表。文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这篇文章后来和毛泽东的另外两篇同一时期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间成了所有中国大陆人都要背诵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户晓。
他的遗体葬在唐县,1949年迁葬到石家庄華北军区烈士陵園。陵园中仅有的两座雕像是为他和柯棣华大夫立的。他是被中国政府树立雕像的第一位外国人。并以他命名成立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改名白求恩医学院/科部)。

位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的白求恩墓


1964年中国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他的事迹合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大夫》。编剧赵拓,总导演张骏祥耶鲁大学毕业),总摄影吴印咸。吴印咸曾经在白求恩生前拍摄过白求恩的纪录片和多幅照片。主演美国人谭宁邦(1916年-2001年,美国共产党员,1946年到中国,《人民中国》画报主编),演员有田华梁波罗村里英若诚扬在葆等。
2009年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评选“十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得票第一多[2]
[编辑] 加拿大他在家乡本来默默无闻,但近年逐渐也在成为知名人士。加拿大约克大学以他命名了一个“诺尔曼·白求恩学院”,安大略省他家乡多倫多市士嘉堡区的一所中学[3]也以他命名。

加拿大安大略省白球恩故乡格雷文赫斯特的国立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故居书斋


1976年中加建交,加拿大政府购下了白求恩的父亲在格雷文赫斯特的住宅,将其恢复到1890年白求恩诞生时的样子,又把邻居的白色房子布置成了“白求恩纪念馆”。故居楼下的书房、卧室等都保持19世纪末白求恩生前在此居住时布置,二楼是白求恩事迹展览室。2002年8月,中国血统的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到此,为白求恩的铜像揭幕。白求恩故居被加拿大政府列入加拿大国家文化遗产。
1977年加拿大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Bethune)。
1998年他被正式接纳入“加拿大医学名人纪念堂”,2004年加拿大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加拿大人”,他被评选为第26位伟人,排在席琳·狄翁(27名)之前。
[编辑] 共同1990年3月,为庆祝白求恩大夫诞辰100周年,中国和加拿大联合发行了纪念邮票[1]
1990年,中、加、合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Bethune: The Making of a Hero)。
2005年,中、加合作拍摄了一部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
[编辑] 逸事白求恩年轻时喜欢艺术,曾和瑞恩一起到英国学习艺术,并将中国瓷器运到加拿大贩卖,赚了不少钱。此后他才去学习医学,最后来到中国。他去世后,他家的车库里放了四百多件瓷器,其中还有少见的郎窑绿梅瓶[4]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白求恩


[编辑] 参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ver 于 2012-7-28 07:50 PM 编辑

白求恩之名是怎样炼成的发布时间: 2012-7-28
ZT   作者:阳光 Scarlett


2009年,在哈珀总理访华前夕,联邦政府拨款250万给白求恩故居修建新的游客中心,该游客中心于本月11日落成。曾经大力促成拨款的联 邦国库部部长Tony Clements出席了庆祝仪式。但是,这座新的游客中心,在保守党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同为保守党的另一位议员Rob Anders认为白求恩不仅是一名共产主义分子,而且是一名坚定的毛主义分子,不应该修筑这样的圣殿来纪念这样的人。就在双方激烈的你来我往之中,白求恩 这个似乎早已经被加拿大人遗忘的名字又再次浮出了水面。
在中国,白求恩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说起对白求恩的崇拜,中国人是最有发 言权的。特别是60、70年代的中国人都背过毛泽东为了悼念他写的文章《纪念白求恩》。其中写道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时中国信息相对闭塞,更多的中国人是通过知道白求恩而知道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加拿大与白求恩这两 个名字是分不开的。《纪念白求恩》同时也是80后乃至现在中国语文科的必备教材。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曾祖父曾是国会议员,祖父为医生,受其祖父影响,1916年白求恩拿到了多伦多 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又参加了加拿大皇家海军。1923年与妻子弗朗西斯‧佩妮结婚。白求恩因自己患上肺结核,觉得不治而与妻子离婚。在此期间他发明了 “人工气胸疗法”,治愈了自己的肺结核,之后便与妻子复婚。不过五年后两人又离婚了。
1929年至1936年是白求恩在医学上卓有建树的时 期。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的白求恩研制和革新了人工气胸器械,肋骨剪等三十多种外科器械。因为目睹穷人看不起病,白求恩开始揭露当时加拿大的非人道医疗制 度。1935年访问苏联后,便回国大力推广全民健保。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他作为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参加了西班牙反法 西斯战争,并创办了移动伤员急救系统和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1937年,白求恩赴中国帮助中国共产党抗日,在晋察冀边区,曾创下69个小时内为 115名伤员动手术的记录。1939年,白求恩在为战士手术中割破手指,引发感染,不幸于1939年11月12日因败血病在河北省唐县去世。
加人眼中的白求恩与在中国的名气相比,白求恩在加拿大的名气并不是很大。那么,作为白求恩的同胞的加拿大人是怎么样看待白求恩的呢?

《加 西周末》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一部分加拿大人之后发现,很多加拿大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并不知道白求恩到底是谁,更不要说他在二战期间支持中国,特别是八 路军抗击法西斯的事迹。在采访中,一位受访者表示如果不是去网上搜索白求恩这个人,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也有受访者将白求恩的名字张冠李戴到了其 他人的身上;只有一位在SFU大学任教的Ann女士表示自己以前听说过白求恩大夫,但是接受采访前她并不知道白求恩有名的原因。
白求恩纪念馆所在地Gravenhurst镇长Paisley Donaldson女士

对于这样的 现象,记者电话采访了白求恩故乡Gravenhurst的市长Paisley Donaldson女士,她告诉记者:“(年青一代不知道白求恩)的确是这样,可能Gravenhurst是一个对白求恩最了解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他的故 居、博物馆,而公立学校也会带着学生去参观这些地方,向他们讲述白求恩的故事,从而他们才知道谁是白求恩。”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耗资250 万的新游客中心在白求恩故居落成,这个被加拿大社会遗忘多时的名字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部分加拿大的右翼政客表示,白求恩是一个狂热的毛主义分子,为 这样的人修建纪念馆是加拿大的耻辱,还有电视节目主持人认为加拿大政府的这一举动是卑躬屈膝的向中国政府示好(suck up),这种行为让人不齿。
持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卡里加里地区的国会议员——Rob Anders。他在新游客中心落成后的2天内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白求恩并不仅是一名共产主义分子,还是一名狂热的毛泽东主义分子。 而且,这位议员还表示加拿大因为生产一分钱硬币而每年多花费1100万所以废除一分钱,这只是修建白求恩纪念馆游客中心的所需要费用的4倍,特别是这 250万还来自于纳税人的税金,所以与其花钱修筑一个狂热“毛分子”的圣殿,不如保留一分钱硬币。他还认为白求恩纪念馆游客人数不少,纪念馆应该自己负担 这笔费用而不是向纳税人要钱。
对此,Donaldson女士告诉《加西周末》记者,白求恩纪念馆是由加拿大公园部(Park of Canada)直接管辖,她自己在联邦政府没有宣布拨款计划之前对此也是一无所知,Gravenhurst镇本身并没有投资其中。由于白求恩纪念馆直接向 国家公园部负责,所以她并没有每年游客数量和具体门票收入的数据,不能够对此作出评断。
Rob Anders与大力为白求恩纪念管争取资金的联邦国库部部长Tony Clements和哈珀政府同属保守党,Rob Anders在7月13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受到很多党内压力,要求自己闭嘴,但是对于具体是谁他却并没有具体透露。而争端的另一方,Tony Clements也感受到了压力,数次通过媒体和社交媒体表示自己努力多方面表示促成拨款并非是要宣传任何共产主义思想,而且人们应该从多面去看待白求 恩,不要只看他的共产主义追求。
这种想法和Gravenhurst的镇长谈及白求恩究竟是不是毛主义分子时表露出的想法不谋而 合,Donaldson女士说:“外界评论白求恩是一个疯狂的毛主义分子,但是在Gravenhurst,白求恩并不被描述成那样,而且白求恩的确做过一 些好事,我们要看到别的方面。当数周前进行新建游客中心开放典礼时,不仅只是中国人,还有很多本地人也来参加。那天是个愉快的日子,我们并没有提及白求恩 做的那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为他做的那些好事感到骄傲,也只谈论这一面。某些人讲的白求恩不是我们正在这里展示的那样。”而且,在之后的采访中 Donaldson女士也重申了这个观点,她说:“我们在Gravenhurst只谈论白求恩好的一面,但是他是有两面性的(otherwised)”。
当 然,对于这场争论,一些普通加拿大人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们之中有的人并没有将此举与政治联系起来,例如Ann女士就认为虽然白求恩大夫的成就他并不了 解,但是加拿大人的故事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赞助;也有人认为这些行为没必要上升到社会主义或是毛主义的程度,这些争议完全是党派自我炒 作,比如一名叫Stude Ham的网友就评论道这是正在衰退的政党的另一次拉票行为;当然还有的网友对这一行为表示出了支持,一个名叫Dan295的网友就表示10年之后再来看这 次举动就能够看出哈珀修建纪念馆是在投资将来的经济利益,而另一名Jflex则表示这是架起了一座经济桥梁。
白求恩在中国备受赞誉的原因是因为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但是在今天,他的同胞们将他再一次作为焦点讨论,更多的是将他作为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交换的筹码,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白求恩对于他的祖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加关系的纽带白求恩故居现在收到了250万加币的拨款来修建新的游客中心,但是在几十年前,加拿大政府对这处白求恩故居却并不上心。
按 照资料,目前的白求恩故居在60年代是一座联合教会的公馆,也是当地居民John Huston神父的家。在1970年中加建交后,大批的中国代表团开始访问加拿大,而Gravenhurst则是每个代表团的必到之处,当时小镇的高中甚 至接待过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些中国代表团或许根本不知道温哥华、多伦多或者蒙特利尔,但是他们一定会来到Gravenhurst 这个当时只有3000人左右的小镇,看一看白求恩,这位英雄的国际友人的故乡。
Huston一家尽职尽责的接待着来自中国的各种代表团,并 带着他们参观整座房屋。这些来自中国的代表团成员们总是会长久的驻足于白求恩的卧室,也就是当年他出生的那个房间缅怀这位英雄,尽管当时那个房间已经属于 John Huston的儿子,而且墙上还贴着大幅青蛙海报。
白求恩纪念馆游客中心

由于中国代表团越来越多,Huston家族觉得接待能力有限,所以要求政府出 资购买这栋房屋,但是当时正值冷战背景,虽然加拿大冲破美国的“封锁禁令”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销售粮食,但并不代表当时的加拿大政府完全脱离了美国的控 制。为白求恩这样拥有“红色”背景的争议人物修建纪念馆还是不太现实,所以这一提议被当时的Trudeau政府给驳回。
1973 年,Trudeau决定访华,但是在到底携带什么礼物访华这个问题上却十分踌躇,据说当时国会很多人都提议奉还一部分流落在海外的中国古董。但是考虑到这 些古董都是动乱时代通过不正当手段流到国外的,搞不好礼物非但得不到中国人的欢心,反而可能会伤害到中国人的感情。最后,当时的外长Mitchell Sharp告诉Trudeau总理,在不久之前,中国驻法国使馆举行了一次猜谜活动,其中有一条谜语就是“谁是中国最出名的加拿大人”,最后,一名随着父 母刚从中国移居法国的小男孩猜中了答案,就是医生白求恩。当时使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教科书上都记载了他的事迹,中国8亿人中至 少有6亿人知道他,理所当然他是在中国最出名的加拿大人。
这个小故事让Trudeau茅塞顿开,他立即派人到白求恩的故乡寻访,找回了一批 他生前使用过的医疗器械。Trudeau总理将这些器械作为加拿大和中国建交之后第一次国家元首级正式访问的礼物带到了中国,其中就包括白求恩发明的手术 器械——肋骨截断器和铁质助理医生(像一个架子,可以固定在手术台上,把人的肋骨辅助翻开,这样可以节省1名助理医生)。现在,这两件文物被国家定为一级 文物,至今仍然陈列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白求恩纪念馆中。
结束了中国之旅后,原本不愿意购买白求恩故居的Trudeau政府终于决定将Huston的房子收归国有。1973年,联邦政府购买了这座1880年建的白求恩故居,按维多利亚风格原样修缮,1976年正式开放,并与2002年定为国家文物建筑。
无 独有偶,这次的250万拨款也是恰好在2009年哈珀访华前夕决定的发放。除此之外,中加之间的很多活动都以白求恩来命名,例如说加拿大政府就有一项专门 提供给医学生来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被命名为诺曼‧白求恩医学奖学金。由此看来,即便加拿大人对于白求恩不甚了解,但是并不影响加拿大和中国政府将 此作为一个联系加中关系的象征。
政治人物的筹码白求恩给加拿大带来的好处并不只在对华的国家关系上,政治人物们也时常利用白求恩这个概念来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
温 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是白求恩的远房亲戚。据罗品信自称,自己的祖母是白求恩的表姐妹,则白求恩是罗品信的表叔公。2008年竞选温哥华市长时,罗品信意 识到自己的这位远房亲戚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中国人心中的追捧与崇敬可以为自己得到华人的好感,使华人为自己的选举助力。许多媒体报道称罗品信当 时是利用自己与白求恩的这层亲戚关系故拉华人选票。本报记者曾试图采访市长罗品信,但截至发稿日都未收到回复。
罗品信曾于2010年9月访 问中国广州,在访问后,罗品信说,“感谢中国人对白求恩医生的尊敬!直至今天,他仍然是联接中国和加拿大的纽带!”国际邮报The Global and Mail曾就罗品信的这次访华评价写道:罗品信与白求恩的亲戚关系为罗品信市长创造了非常之多的机会。
民间交流的助力除 了政治层面之外,白求恩在中加双方的民间交流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吸引华人游客上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加拿大各界对此十分了解。 Donaldson女士就表示她知道白求恩在中国已经被偶像化到了神一样的高度,在中国甚至有军队大学、医院等机构以白求恩命名。正是因为这样的神 化,Gravenhurst才成了很多中国人、中国团队来加拿大的必到之处。
据悉,在修建游客中心之前的白求恩纪念馆每年就会迎接大约80个来自于中国政府或者企业的代表团,而且在高峰时期每天游客数量可以高达1000人,为了迎合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白求恩故居除了英文标示之外,还添加了相应的中文标示,并提供中文解说服务。
根 据安省文化与旅游部长陈国治(Micheal Chan)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信息,旅游业每年为安省带来220亿的进账,并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33万个职位,而且安省政府目前正在向中国、巴西、印度等发 展中大国推广安省的旅游。而基于政府的大力努力,中国游客较2010年上涨了42%,可见整个旅游业给安省的经济带来巨大好处。而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游 客市场更是十分具有增长潜力的大蛋糕,Gravenhurst显然不想被着巨大的利润给排除在外。
镇长Donaldson女士表示,来到这 个白求恩“神殿”游览的多数是中国人,但他们总是坐着巴士匆匆而来游览一番之后又匆匆离去,不在这里消费、过夜。镇政府现在正在努力推出更多的游览项目, 可以留住游客过夜,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所以,按照这样的想法修建新的游客中心可以为将来接待更大量的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前来参观做好准备。这样的举 动虽然有增进中加关系的考量,但其250万投入也会为周边带来的不小的利益。这样一看,这次修建游客中心就变成了一次投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政治高 度。
不过,总的来说,虽然加拿大本地人并不怎么知道白求恩的成就与贡献,但是这并不妨碍各个政客用自己的方式运用并消费白求恩的这一概念。 纵观中加建交的最近40多年,白求恩被提及的时候多半是中加关系遇到比较大的转折之时,例如1970年,在粮食交易的铺路下,加拿大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了 外交关系;1972年,也就是Trudeau访华前一年,白求恩被授予“加拿大历史名人”的称号;Trudeau总理73年访华之后修建了纪念馆;09年 访华前又花巨资升级白求恩故居。可以说白求恩作为救死扶伤的英雄形象的这一概念被善意的使用,强化了中加关系,为中国加拿大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0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0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去过两次白求恩故居了,想贴几张白求恩故居的照片,但一时忘记存在哪台电脑里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1 05: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白求恩救死扶伤的敬业和执着让人敬佩!
现在加拿大少数人在百般诋毁白求恩,种种做作实在叫人恶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6 06:10 PM , Processed in 0.0534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