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1|回复: 9

[中华脊梁] 也说崔永元嘴里的饿死3750万 也说金辉的“风调雨顺”和动辄“五十年一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nan90 于 2012-7-6 04:41 PM 编辑

邋遢道人 也说崔永元嘴里的饿死3750万!

作者:邋遢道人


也说金辉的“风调雨顺”和动辄“五十年一遇”

崔永元在扬州大学鉴真图书馆做 “口述历史”的报告,面对台下的年轻听众,他面色沉重地讲了这样一段话:“前两天我们有一个主持人请了一些著名的经济学者,开场白无意中说道‘三年自然灾 害’,一个学者当时就不愿意了,说你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说什么叫自然灾害,那是人为的灾害。上海有个气象学家,好像是叫丁辉吧,他写过一篇学术文 章……据他的统计,100年来,1959年到1962年这三年,风调雨顺的三年,自然情况差不多是百年来最好的三年。所以说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靠不住。在七千人大会上……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现在看来还靠不住,那就是人祸。(热烈鼓掌)我们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我在官方历史上还没有看到,但我看到一个数字,说出来吓人,3750万!这三年,比我们抗战时候损失的人还要多”崔主播的这个讲座视频挂在很多网站上,数以百万计的网民进行了浏览。

崔 主播的功课开始做的不好,没有一个叫什么“丁辉”的,更别提什么“气象学家”。有个旅居美国的丁抒,是华人最早写“饿死三千万”的,不是气象学家。还有一 个上海的金辉,也不是气象学家。崔主播把两个人捏合在一起再挂上个“气象学家”的招牌,就比较唬人了。看来凡事做坏事的人,都不认真。

一个网友看到“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至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这则新闻发出感想,指出金辉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实际上是风调雨顺,甚至是三百年来最好的一年,属于造谣。很有点说服力。贫道就接着这个话题说几句。希望版主这次给放出来。

金辉可不是白给的,人家切切实实拿出了证据:他列出一个《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说是由国内一批著名的气象科学家根据全国120个水文站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编制的。它将一年一度的旱涝状况统一划分为5个等级,逐年清楚地记录下了1895-1979年间全国及各地的旱涝大势。根据这个表看,1959-1960年确实不存在严重旱涝情况。于是,所谓“气象学家”发现就算不风调雨顺,起码没有所谓“三年自然灾害”。

可惜有人很快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1960年中国有3700多个水文站,穷举这些水文站的记录来说明情况,对搞科研的来说一点过不算困难。最主要的是这属于必须做的事情。但这批“气象学家”偏偏挑出其中120个,也就是仅仅3%的水文站数字来做结论,显然很不地道。说的难听点,属于学术造假。

第二,水文站并不是记录气温、降水、干湿度等气象信息的网站,而是记录流域径流情况的网站。水文站不属于气象部门,是属于水利部门和流域管理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等)的下属机构。水文站的职责是“组织实施水文勘测,收集、整理、分析水文资料;监测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这样一个网站怎么能反映气象征候和规律?“气象专家们”为何不采用自己系统内在各县都设立的,完全能反映降水、温度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网站的资料,偏偏用不能反映气象情况,水利部门的资料,确实令人不解。

因此,金辉的所谓气象学家证明没有三年自然灾害的论证,基本可以认为是“装孬”。

1961年到现在无非过了50年。当时了解情况的人现在还多得很。这个时候就敢睁着眼睛说瞎话,那再过20年,恐怕就更敢胡说了。幸亏气象记录还都有,而且很多回忆录上也有。

贫道看到一本《“大跃进”亲历记》的书,里面基本都是控诉大跃进的文章。但是既然是“亲历”,有时候还是注意事实的。比如对大跃进深恶痛绝的梁志远先生在《“大跃进”在安徽亳县》一文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1958年以前,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 820毫米 左右,1959年降水量为 634.1毫米 ,属于偏少,但旱情出现在7-10月的关键时刻,就形成了严重旱灾。”接着他记载了本县气象部门的资料:
7月中旬 0.2毫米 ,
7月下旬 9.5毫米 
8月上旬 16.7毫米 
8月中旬 1.5毫米 
8月下旬 33.3毫米 
9月上旬 0毫米 
9月中旬4.7毫米
从 7月10日 到 9月20日 ,这个地区72天总计降水65.9毫米。其中玉米和水稻拔节的最关键的7月10日至8月20日的41天中仅仅下了 27.9毫米 。7-9月间72天内这样的降水情况,只要在农村待过的人都会知道,这一季秋庄稼即使没有绝收,也会是灾难性的减产,而且会严重影响冬小麦的种植和生长。

农谚说:“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安徽亳州与河南信阳是斜对角。河南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一直到山东是一条宽大的气候带,在1959-1961年这个广大地区的旱灾是非常明显的。当时的信阳地区副书记张树藩在《信阳事件: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也登载这本书上)中写到:“1959年,信阳地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一百天不下雨,秋粮眼看着大面积歉收或无收”。第二年信阳地区又遇水灾,死伤人口1657人。接着1961年又遇严重旱灾,降水量比1959年还低10%,粮食总产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50.28%,其中主粮水稻只相当于平产年份的36.55%。怎么评价信阳事件的人祸因素是一回事儿,但对于这三年连续自然灾害情况,信阳上年纪的人是记忆犹新的。

贫 道当过知青,现在一些农谚还记忆犹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农历),农民吧阳历七八月份说是“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因为这时候正是 秋庄稼拔节关键时期,又叫“掐脖旱”。下过乡的人都该了解这个道理:怕的不是年平均降水量的大小,怕的是该下雨时一点不下,不该下的时候拼命下。

什么时候最怕旱?一个是阴历四月,这个时候是小麦灌浆时期,如果出现严重旱灾会造成严重减产。另一个就是农历七八月份。这些年经常也有什么“五十年一遇”的旱灾。比如前年北方小麦区旱灾面积很大,也说是什么几十年一遇。但旱灾发生在10月-3月,三月后就下雨了。因此当年小麦还是丰收。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对小麦影响会很大,甚至是灾难性的。好在这些地方不是小麦主产区。据说月底能下雨,那么对水稻的影响就不是致命的。

一般来讲,水灾时间持续短,而且影响面积小(主要是 洼地)。

农 业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影响,不怕一季甚至一年中灾害有多严重,最怕连续数季尤其数年发生灾害。不怕某个地区发生多严重的灾害,最怕波及全国的灾害。灾害会 造成种粮的消耗,牲畜的减少,人畜病弱,储备降低甚至告罄。如果第二年没有灾害,情况会很快好转。如果第二年依然是灾年,上年的困境会叠加到第二年造成更 多不利于生产恢复的状况。而连续三年,问题就大多了。同时,灾害面积对灾害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少数地区发生灾害,其他地方有能力救助,国家有能力调配。 连续大面积发生灾害,问题就难办了。人类历史上形成大面积死亡的自然灾害都是持续几年、受灾面积很大的自然灾害。

现在动辄说某地出现“百年一遇”的“水灾”和“旱灾”并不符合气象学规范。所谓百年一遇并不仅仅指降水量多少,更重要的是灾害持续时间。百年一遇的水灾气象学上是按连续两年发生旱涝指数小于2.55的水灾来定义的。连续旱灾或水灾年份越多,几率越小。中国水灾没有连续3年以上的,但旱灾则能达到连续四五年。

欧洲沿大西洋区域很少有严重农业自然灾害的记录。但是1315年夏天整个欧洲遭遇连阴雨,持续低温阴霾天气造成粮食减产。1316年依然阴雨绵绵,气温很低,农业持续减产。人们终于坚持不住,宰杀牲畜,大量种粮被吃掉。阴雨低温持续3年,形成一次严重饥荒。据记载欧洲这个时期有10-25%的人被饿死,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了10年。十几年后才恢复到1315年的水平数字。如果这次连阴雨只有1年,甚至只有两年,最后的结果都不会这样。正是这次水灾连续年份特别常,至今也是欧洲灾害史中最典型的自然灾害。1876-1879年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和山东5省连续4年旱灾,被称为“丁戊奇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学者估计死亡在1000万以上。

发生在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确实偏长,受灾和成灾面积也是解放以来最大的。

“三年自然灾害”有这样特点:

首先,灾害面积大,灾情显著。1950-1958年的9年中,年平均受灾面积为1971万公顷,成灾面积877万公顷。1959-1961年受灾面积达到年平均5728万公顷,是此前9年平均值的291%;成灾面积年平均2251万公顷,是前9年平均值的257%。受灾和成灾面积均为中国有记录以来数量最大的。

其次,灾情持续时间长,每年都加重。1959年成灾面积比1958年几乎翻一番,而1960年再扩大50%,1961年继续扩大。甚至1962-1963所谓“恢复时期”,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是前9年平均的154%和185%。也就是说,即使说出现了一次“五年自然灾害”也不是没有依据的。

说事情要讲事实摆道理。而且要讲全部事实,也就是必须说的事实,要讲大道理,站在全面、历史的角度上讲道理。抓住部分事实,用小道理否定大道理,很难说服人的。尤其是碰见贫道这样的。

贫道注意到,很多右派尤其是疯僧喜欢抓住部分事实就开始控诉了,他这个毛病贫道早就发现了。这不好,起码缺少说服力。比如最近说什么“夹边沟”,说右派被判刑劳改很惨。反右扩大化是不对的,给了一些人借机整人的机会,一些右派最后也很惨。这都正常。贫道说正常,一是因为1957年离结束国内动刀动枪杀人才五六年,一些干部一看有人反共产党没动杀机就不错了,因此五十多万右派最后被劳动改造就很正常。要是蒋介石,恐怕都杀了。412后清党,国民党杀的共产党也无非几万,但清党杀的人达到几十万,大多数无非是农民和一些同情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共产党正常“一个不杀,大部不抓”,这就可以了。拿现在政治斗争的情况说当年,无非是糊弄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而已。

贫道父亲就被划为右派,而且很冤枉。不像贫道自己,四五写“反诗”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抓到监狱里是自找的,用不着自然向前操心。
发表于 2012-7-6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天大旱,连蕃薯这么抗旱的农作物都顶不住,只结出手指头粗。所以就缺粮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自然灾害在哪一个朝代都难免,但是这三年所产生的灾难或困难应该说是由于大搞人民公社吃大锅饭造成的。在五七年的时候为了让大家能够放开肚皮吃饭,农村的粮食放开供应,人为地制造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状况,结果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由于粮食过量的供应造成了库存粮食的下降,以至于后来的三年产粮困难时期供应不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三年拿去出口换外汇的粮食是多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辣油 发表于 2012-7-7 09:58 AM
那三年拿去出口换外汇的粮食是多少?

何止是换外汇,那时候还把粮食免费给别人。

“中国政府在三年困难时期仍然大量进行粮食输出和对外援助。

  例如,据最新解密的外交部档案记载,周恩来在1965年5月10日接见阿尔巴尼亚客人时表示截至去年,建国14年来,对外援助金额达人民币108亿元,而已经使用的援助金额中,又以1960年至1964年的5年中最为集中。

  又如,根据外交部解密档案,1960年4月,外交部决定以政府名义,无偿赠几内亚大米1万吨。外交部解密档案里,1960年除了对几内亚的援助外,还有15000吨小麦支援阿尔巴尼亚。

  1961年8月,老挝来函要求支援稻种。中国政府决定援助15吨。

  1962年,给柬埔寨援建川龙造纸厂,周恩来专门问起造纸厂的废水处理并要求改进,增加污水处理设备。

  除了对外援助,困难时期的粮食出口情况也逐渐被披露。例如据人民日报后来的披露,1963年5月1日,跃进号万吨轮从青岛启航前往日本途中触礁沉没,船上装载着玉米近万吨,以及矿产品和其他杂货等。而青岛港离东营,滨州等山东粮荒重灾区仅有二百公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ning 于 2012-7-7 05:15 PM 编辑

茅台篇

三年困难时期是茅台产量大增的时间

年份 产量(吨) 备 注
1947 60 <三大烧房>
1949 20 <三大烧房>
1950 20 <三大烧房>
1951 20 茅台酒厂
1952 75
1953 72
1954 163
1955 209
其中出口(吨)
1956 274 14
1957 283 30
1958 627 53
1959 820 51
1960 912 40

1961 347
1962 363
1963 325
1964 222
1965 247
1966 312
1967 321
1968 338
1969 355
1970 232
1971 375
1972 550
1973 606


三年困难时期"的茅台酒生产

1937年,贵州省政府颁布“违背酿酒处罚规则”(10条)。其中,在天灾粮食困难期间禁止以粮食煮酒、熬糖、米浆刮布。“对违禁酿酒者,除将酒没收变价及封禁器具外,并依酿酒量,按当地酒价,处以2倍以上4倍以下罚金,再犯者,处以4倍以上8倍以下罚金”。

根据茅台酒厂历年使用原粮统计,这三年实际用粮是2260万斤,其中高粱1085万斤,小麦1175万斤。换算合计1.13万吨

1959年年底,当年的茅台酒产量为820吨,比大跃进之初的1958年高出197吨,是1953年产量的10倍以上。同年,国家投资茅台酒厂120万元搞扩建。
...

12月27日,县里领导又指示安排,茅酒原料从1960年底到1961年6月需要360万斤,饲料用粮60万斤。农民们也许没有想到,秋收带来的不是新的希望;随着这个决策出现的,是死亡率的惊人上升。

1961年县委《大事记》摘要——

1月1日:目前病情上升,死亡率惊人。病人要,一集中、二到口、三休息、四治疗。大抓代食品,以蕨巴为主。

。。。

5月5日:4月中旬后,病情和死亡人数猛然上升20%。(据其它资料对比,换算出具体人数为,每天死亡70人左右。)

仁怀的粮食都到哪里了

查阅县志,全县粮油保管统计表明,1959、1960、1961三年末粮食库存,分别为4293万斤、2705万斤、2310万斤。而且1961年库存最低年份的量,竟然比1963-1988年间历年的库存量都高。

同时,这三年,全县还累计征收正税5132万斤稻谷、附加税715万斤稻谷。其中,1959、1960、1961三年农民人均实际负担的税为82斤、64.5斤、39斤(稻谷)。

全省各地支援粮食,生产茅台

1960年,是现代历史上国人口粮最为奇缺的年份。茅台酒原料也“告急”,厂领导向上级呼吁,贵州从全省各地调集原粮支援。各区县调粮数据为:

遵义11万斤、毕节29万斤、铜仁10万斤、黔东南12万斤、贵阳7万斤、湄潭1万斤、习水10万斤、铜梓10万斤、正安l万斤、赤水4万斤、务川1万斤、息烽1万斤、仁怀20万斤,共计117万斤。

这样还不够,中央粮食部又从四川江津调来70万斤,才保证当年生产出912吨的茅台酒。这个单年生产记录,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

从上述调入粮食的地区来看:

被紧急调粮10万斤的贵州铜仁,1960年属于全国八大旱区之一。1961年再度成为全国15个旱区之一。其中,该地区思南县这三年里人口减少5.1万人(含外逃)。而且,铜仁下辖的沿河、德江、石阡及铜仁县,均在1959年的12月中旬就已经向省里紧急报告出现浮肿和非正常死亡的情况。

遵义地区的湄潭一个县,1959年11月开展名义为“反瞒产”、实际为高征购的运动,到1960年4月共死亡12.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左右。死绝户2938户,离家逃荒4737人,孤儿4735人。在抢粮运动中被打死1324人,关押死亡200余人,打伤致残175人。

分别调出10万斤粮食的铜梓、习水两县,其中,铜梓截至1960年底人口负增长121.32‰,全县人口在1959至1960年一年间减少41734人。习水县,这三年减少人口42624人,死绝499户以上。

调出29万斤粮食的毕节地区毕节县,三年减少人口53990人。

……

疑问是:为什么老百姓穷到饿死,还要这样生产茅台,不管是某些文章讲的生产茅台为了跟苏修换钢铁,还是别的任何理由。这就是毛粉心目中的“廉洁”、“同甘共苦”?这就是一心一意为人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ning 于 2012-7-7 05:15 PM 编辑

quote:

三年大饥荒中,假设真的有那么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中央政府有相应的救灾措施?官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网》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央财政补助各省的特大抗旱经费实际支出年均只有0.61亿元”,从我们查到救灾信息的缺失,是对此的佐证;这就是那个为人民服务的好政府吗?

*就算减产15%,一定会造成大量的老百姓饿死吗?如果那三年不要“主动”提前还清苏修的外债,没有对其他社会主义小兄弟大量的援助,是不是可能会大大减少饿死人的数量?


*茅台酒在那几年扩大生产是来自日理万机的敬爱的周总理的直接指示,不是地方政府做的主。为什么阿Q挑这瓶小酒说事,就因为这是符合D最高层的价值取向--最不值钱的就是老百姓的性命,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万恶的旧社会,地方政府明确禁止在灾年酿酒,因为要把粮食留给老百姓救命;我们的新政府在灾年要求大规模扩大茅台酒生产,意在何为?

*从人口数据证明了,那几年贵州饿死人的情况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茅台酒就是用老百姓的救命粮造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民挨了饿还给土共歌功颂德,太贱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jack1 发表于 2012-7-7 05:50 PM
P民挨了饿还给土共歌功颂德,太贱了

这个不叫贱,这个版上的很多人叫党性坚强,叫优秀的共产党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08:29 PM , Processed in 0.0656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