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6|回复: 0

一念之差,转身既是 [引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8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念之差,转身既是  [引用]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之外,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么,而是直接体认这个觉悟本体。

  这一见地为我们修行提供了极大的信心。我们都知道,学佛是为了成佛,但怎么才能成佛呢?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目标遥远得仿佛是个神话,又渺茫得让人失去信心。但禅宗却告诉我们,这个目标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踏破铁鞋,而是回到当下,反观自照。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同时,这一见地也缩短了凡圣的距离。否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愚下凡夫,业障深重。在这种罪恶感中,成佛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此外,想到三大阿僧祇劫的遥遥无期,也会让人失去修行动力。而《坛经》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何其痛快!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明与无明之间。

  所谓迷,就是迷失觉悟本体。如果不能体认觉性,就是众生。而在体认的当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与佛无二无别了。为什么着境?因为我们处在无明、迷惑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是有粘性的,必然会对境界产生粘着。因为粘著,就会彼此纠缠,彼此阻碍,烦恼由此而生。而觉悟本体具有无住的功能,由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就是菩提。

  所以,禅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在觉悟本体之上。比如禅宗所说的三宝,我们有觉悟本体,具备觉的特点,这就是佛;具备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能力,就是法;具备清净的特点就是僧。所以佛法僧就是觉正净,是离不开觉悟本体的。

  而禅宗所说的戒定慧,也有别于教下的持戒、修定、发慧,所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当心安住于觉悟本体,便不会胡作非为,当下具足戒;也不会随境而转,当下具足定;更不被无明所覆,当下具足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d4edb0102dwu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02:32 PM , Processed in 0.0251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