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8|回复: 3

[生活漫谈] 转 为人民服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0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他站在那里,有点搞笑,有点怪异。表情很卡通,自嘲很直接,中文很烂。如果不是有主持人在极力为他托着说好话,也许很多妹子在看见他的第一眼就已经把关于他和缘分之间的种种可能彻底抹杀掉。毕竟对于那些妹子来说,一个能搞笑的人,他只要不是周星驰黄子华周立波就没太大意义,因为搞笑没法赚钱。只有在主持人强调他是美国人的时候,有的人嘴角微微扬起,不知道是不是在笑。
        生活很奇妙,他的各种搞怪之下没有获得太多否定,主持人所说的话起到了极大作用。“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仿佛在暗示什么。随着他熬过第一轮最挑剔的目光,接下来的事让很多人颇为措手不及。
        哈佛,牛津,伯克利。常青藤第一片叶子,史蒂芬•霍金的母校,全美三大名校之一。本科,硕士,博士。这些求学经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似乎很传奇。更传奇的是他居然从事农业研究工作,香港长大的美国人,在北京一个研究所工作。
        接下来的事似乎很顺利,无非你来我往地应答,互探虚实。他看中的女孩站在那里,为他留着那盏灯,笑容中不知藏着什么。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提前预祝花前月下的时候,他忽然严肃地问了一个俗不可耐的问题。

  “如果你中奖了,一千万美金,你会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留下的两个女生一个回答不会有任何改变,另外一个则会说带着母亲四处旅行。这一刻那个看似一直笑容满面的男生忽然有些困惑,他说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还应该“为人民服务”。

        故事到了这里居然峰回路转,谁也没想到这个已经被视为古老甚至过时的词居然从一个美国人口中说出。美国籍的小伙子看似犹犹豫豫但又很坚决地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他说:

        “我会选择成立一个基金,或者照顾一些孤儿,做一些慈善。如果只有100万美元,不是很多,你可以去买车或者干嘛,但1000万美元,我觉得完全可以给一个学校啊。你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那种精神啊!”

        说完这些纠结又痛苦的话,他选择了独自离开。留下思索,留下热议,留下许多唏嘘和感慨,也留下女嘉宾脸上僵硬的笑容。

        这件事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播出在2011年3月26日。载体是一档全国都知道的相亲真人秀节目,大家当时还不知道这节目也兼了让人自我反省的功能。那个苦恼的美国人离开的时候,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地精彩。



还有一个故事


        小时候北方城市都要买秋菜,那是一场全民动员的热闹盛宴,甚至学校老师还会放假半天专门用来买秋菜。从农村来的小贩开车农小货车,上面摆满了整齐的白菜,几分钱一斤沿街叫卖。有的就在小区门口搭个帐篷住下,直到拉来的所有菜都卖光了才回去。还有卖萝卜的,不过没有卖白菜的随处可见。

        邻居家有小孩,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学校里拿三好学生奖,代表学生讲演时的表情姿势都堪称完美。凡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题材几乎都讲过一遍,还代表学校参加区里比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卖秋菜的在邻居家旁边搭了个帐篷。晚上他就开始频繁走动于帐篷和自家院子之间,一次搬一颗白菜,来来回回运动了多少趟没数过,最后只知道他家那年没买多少秋菜。

        几年后上了中学,这个小孩读了重点中学。搬秋菜这种事而当然不会再做了。依然是三好学生,依然参加讲演,也有几次在作文比赛里遇到过。写的题目都很好看,其中也包括为人民服务这个老生常谈。

        在那很多年之后,听说他做投机生意发了财,被邻居中奉为佳话。然后听说他离了婚,儿子被绑架,老婆被杀。因为钱。



过去的事


        我大概忘了自己是怎么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但仔细想来恐怕不外乎看见许多表里不一的事。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有位相貌堂堂的眼镜男,在一个忘年交朋友的书店里选书。朋友不在,他雇来的小营业员站在那里帮他选购,中间聊些天。那人讲了许多关于财富和学历成正比的故事——真遗憾当时没跟他聊聊比尔盖茨和郑渊洁。后来说到孩子的古文教育,他极力推崇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历史学家疑为伪作的著名文章不仅词句华丽,更牛逼的是它所表达的情怀堪称一流。这人推崇了很久《岳阳楼记》和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没买书走了。他走后没多久我们发现书店里少了一本吉林古籍出版社的《庄子》。当然也未必是他偷的,这件事就是让我更加不相信人性而已。

过去的事总像是一种被营造出来的梦境,猛然醒来就是现实。也许我们还依稀记得,学校里每天都在传播正直善良的老师强行推销不知道哪里编写的教辅材料;也许我们还能想起,上一个被双规的领导肯定喊过“为人民服务”;也许我们会隐约回忆出,曾经吹嘘自己要回报社会的某某明星,可能连个税都没交;财经大学门口写着醒目的四个字“不做假账”。学生们毕业之后到底能做到几个字,大家早就心知肚明……这些是与非的对照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闪烁,都快把我们闪瞎了。于是每个人都被积极动员着开始怀疑这个世界,并把自己境界当成别人的境界。在中国古话里管这叫以己度人,更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相信这是我们生活中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信誓旦旦说话语的和所作所为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于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成熟和圆滑,并沾沾自喜。为了证明自己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我们往往能够找出好多理由为自己辩解。就像每个人都喜欢从自己的成长环境里分析自己为什么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反正都是环境逼的,社会害的,别人教的,不同流合污就得遭罪,不苟同就得倒霉。林林种种的理由遍布在我们的生活里,谁都能说出个一两百条。渐渐这些情绪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改变了价值观。就像现在没有人喜欢《赵氏孤儿》的故事,并非这个故事不够精彩,而是这个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跟年轻人信奉的已经完全不同。价值观这东西以前的也许不够好,但现在的肯定更糟。

        我们依然会把这些扭曲的变化归罪于时代变迁。三十多年无信仰的社会转型造就了太多问题,这些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居然都成了挡箭牌。那些过去的事沉甸甸地压在新闻和历史里,让人扛不动。人心脆弱,脆弱到南京一个老太太就打垮了几乎所有助人为乐的冲动。为此我们回忆起过去的那些事,心中滴血,脸色惨白,不知所言。


做好事的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学校里,三月来了照例学雷锋。在那个年代雷锋是不是摆拍影帝没人关心,大家关心的不过是在三月这个并不暖和的时节又要出去走走,铲除电线杆上的治性病小广告。一窝蜂地去看孤寡老人——时至今日,我也相信学生们带去的烦恼肯定比欢乐多。一番行动之后,学校班级之间还要开班会总结,各种自我吹捧和互相吹捧。说许多言不由衷的话,表很多虚情假意的衷心。那一年我不知道怎么就没吃药说了实话,这番话后来我自己回忆起来还洋洋得意,我记得自己是这样说的。

        “……我不觉得三月学个雷锋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三月让你学,你就去了,四月份你就忘了这回事。去干点活,做个样子。这样看上去是热闹,不过到底谁真正觉得自己道德提高了?平时你看见好事做不做?就这一天发光发热,我觉得大家都在赶集。这就是我对学雷锋活动的感想。”
        这番话说完,班主任和团支书脸色都很难看。两个人交替着说了很多其实我们这个活动还很有意义的话,但我觉得自己那时特牛逼,是那个说了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后来到了社会上去屁滚尿流,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傻逼。大家都知道真实情况,只是每个人都闭口不谈罢了。
        那时我经常在想,到底什么是社会常态,一个人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言行,责任心应该怎样界定?我总觉得在生活还没把棱角磨平之前,这些事都值得每个年轻人认真考虑。2004年我在广州坐出租车,捡到一部不错的日系手机。对方打电话过来,我接了电话告诉对方我会在哪里下车,那里有个醒目的麦当劳我可以等他们过来拿手机。在那个麦当劳等候了大约三十多分钟,一个大概是做日语翻译的人打着电话过来跟我见面。核对细节后拿走了手机,甚至没有说谢谢,我则扔掉奶昔杯继续做自己的事。对方没有道谢肯定会让人心里不舒服,不过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应该算得上社会应有的常态行径——不占别人便宜,但也不期望回报,只是遵从基本的道德准则去做,不当成负担,也不洋洋得意。
        我觉得所谓的做好事,只要这样就很可以了。
        小时候看香港电影,有句话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个标准已经很低了,但也还算不错。可惜实践起来难度仍是大了一些。


后来的事


        自诩是理想主义集团人士的罗永浩在谈到自己创业历程的时候,各种段子能喷足两个小时的讲演,笑得人死去活来。可惜这些笑声背后到底有多少辛酸,恐怕就只有他和那些仍想要成为理想主义者的人才知道。去年外国首富们来中国号召裸捐,响应者寥寥。这是理想主义集团的暂时失败。其实最初胡润发布他的中国福布斯财富榜时就有很多人不乐意,在这个以隐忍和低调做人的社会里,没人喜欢被宣扬,哪怕拥有财富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是的,财富和责任心从来不成正比。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责任心和任何东西都不成正比。一个人的责任心高低与他的学历、地位和财富都无关,这不能不说是现实的悲哀和无奈。正因为这样,在那个中文都不太好的ABC安田说出“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每个观众的表情才会那么错愕。这么本土化又口号化的一句话,落在哈佛的校规里,忽然成了一种实质的精神利刃,刺痛了很多人。

能力和责任成正比这样简单的事,在国人的环境中似乎也被消磨得一塌糊涂。印尼海啸的时候田亮扭扭捏捏捐了一条自己的游泳裤拿去拍卖,这种新闻不知道是应该报在娱乐搞笑新闻上还是赈灾新闻上。香港媒体给田亮当时计算的身家是两千万左右,虽然跟一千万美金还有差距,从中却不难看出一些端倪。基金会和救助孤儿?这种事的确太难为某些人了,他们可能连基金会是什么都不知道。

        被放大的公众人物如此,民众当然也不会接受更好的选项。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我们这几十年来一路走来,所见所闻都是如此。过去二十多年奋力捞钱,到了现在忽然觉得可能整体社会的信仰都需要重拾,再想要提起这些话题,才发现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

        事实上这几年几乎所有媒体都在竭力推动这件事,试图让人们重拾信仰——大型赈灾义演,明星义工活动,吹捧志愿者,放大慈善行为……唯独我们看到这一幕一幕,都知道其中缺少了什么。那些行为背后,都缺少一种简单的真诚。德国人卢克在中国支教,他的目光澄净。我们羡慕并嫉妒着那种眼神,同时知道自己需要做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才会去到那个境界。

        现在我们只能站在远处看着并希望着。



最后的故事


        已故上大校长钱伟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46年他回国前夕,他的导师冯•卡门为他找了关系,办理永久留居美国的种种手续。美国方面开出当年年薪8万美元的条件,为此特意制作了一份表格。表格上需要填自己的信仰和原籍,当然最后有一条最重要的问题——“如果美国与你的祖国开战,你是否会站在美国一方?”钱伟长填到这一条没能继续填下去。46年回国当教授,听上去风光无限的工作,当时的一个月工资就能买两个暖瓶。1960年代钱伟长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在工厂接受再教育,学导弹专业的钱伟长帮工人发明各种便利的机械工具。后在1983年出任上海工大校长,1994年任合并后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校长回顾自己的一辈子,说起曾经在深圳罗湖关回国为祖国效力的那些老朋友,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家和各界人士们,语气出奇地平静。

        就是这样简单:这就是我要做的事,不是为了谁,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我去做,并因此承受了许多苦难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它无关功利,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样的坦然和平静,才是人生应有的常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23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06: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瓜 于 2011-8-23 13:19 编辑

这哥们问的这个问题蛮有水平的
社会责任感是善良和正直最好的体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7 03:46 AM , Processed in 0.0375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