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7|回复: 1

[文编评议] 寻问基督教—长篇文章分段讨论 4 起源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6 09: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傻蛋吞椰酥 于 2011-5-17 06:07 编辑

宗教起源的探索
 
宗教的本质
  基督教支配了人类文化二千多年,对于这样一个征服罗马帝国,统治人类文明近二千年的宗教,若然只是像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单纯地把它归结为傻子遇到骗子手,显然不能说明问题。以科学方法研究宗教,我们根据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文化土壤等等因素来解释宗教。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看,基督教是古代罗马帝国奴隶制下社会矛盾的产物,是被压迫的犹太群众的集体反抗意识。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产生、发展亦不可避免地依循着宗教发展的普遍规律。以下就基督教的教义特征略作说明。

a)神创观念

  宗教的起源是由自然宗教发至人为宗教,从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的过程包含着人们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蒸馏过程,所以先民有神灵崇拜的观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宗教的发展观来看,神的信仰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古人类的思想尚在襁褓中,无法正确识客观世界,神创世界的观念是原始人对世界的一种错误认识,随着人脑的进化,人的创造力发展了,先民接触的日常事物皆是人所创造,例如陶制品,当先民问到世界怎样产生的问题时,先民的创造思维自然投影到世界观上,故先民的世界观是创造的,从制陶技术启发下,先民以为人类是泥造的,故而世界许多民族产生出许多泥土造人的神话。(1)

  无限感也是人类从原始的自然崇拜、物神崇拜过渡到一神信仰,这是因为人从自身生命和能力的限制产生了无限感的追求,人们祈求与超自然的力量结合,在不同民族的一神宗教信仰中,无论这个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像上帝、天主、安拉、真主...这也是各民族所信仰的神圣的终极实在,都表达着人类同一个信念,即对无限的神圣实在的追求,这个无限的实在会为人带来永恒神圣的意义。(2)

b)灵魂不灭观念

  灵魂不灭观念是源于远古人类不了解睡眠、做梦、昏迷等现象,例如当古人在睡梦中梦到死去的亲人,就会觉得是遇到了亲人的灵魂,从而幻想出灵魂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世上所有宗教的灵魂不灭观念由是产生,此正如恩格斯所言: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3)
c)天堂地狱观念

  天堂地狱观念是随着阶级社会出现而产生的,故天堂地狱观念是后于灵魂不灭观念而出现。在阶级社会中,世上的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于是认为死后的灵魂也有高低之分,待遇不同,从而产生天堂地狱观念。

  其实天堂地狱只是现实生活的投影,所有宗教的天堂地狱景象也是折射自现实生活,例如回教的火狱是源于阿拉伯统治阶级有一种刑罚把人晒死;而《启示录》中的天国新圣城耶路撒冷则是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城内的街道是精金等描绘,显然也是折射自现实生活。统治阶级运用天堂地狱观念就是为了剥削和麻醉人民,使人把希望寄托在天堂,从而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4)

宗教是怎样产生的?
  在基督教有神论的角度来看,宗教是源于神的启示,并且是无起源的,是人类先天固有的,然而在无神论的科学审视下,我们坚持世上所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其根源的。

  西方从19世纪宗教学兴起以来,就宗教起源问题上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较有影响的有自然神话论,万物有灵论、图腾论、祖先崇拜论、弗洛依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以上各种俱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

  根据古人类学的研究,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猿人、直立人和智人三个阶段。猿人和直立人由于语言能力尚低,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因而未能产生宗教观念和宗教意识;智人阶段时,人类已经能够生产工具,有了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距今五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的平均脑量为1400毫升,已与今人相等,表明旧石器晚期的人类已经具备可以产生灵魂观念的生理条件--高度发展的大脑,考古学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遗址发现了丧葬遗迹,表现了原始人当时已经有了灵魂不死以及死后生活的遐想,是为人类宗教的最初起源。(5)以下分从社会,认识及心理三方面概述宗教的产生根源。

a)社会根源

  宗教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宗教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它是在人类生产力发展到相当程度才会出现,当人类刚与动物界分离,从猿进化到人时,那时的人类仍未有宗教,因为那时的人类思维能力及生产力仍然十分低下,人类只是单纯的适应自然,到了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范围扩大,认识到许多自然现象与生活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的对立矛盾,又无力控制,莫名其妙,自必然把自然现象幻化成神灵而加以膜拜,由此产生了自然宗教,在幻想中对自然物占有及利用它们。

  除了自然压迫,社会的压迫也促使宗教走向人为,阶级的剥削及对立势必然使人诉诸于宗教寻求解脱,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在社会上分为各种阶层,有统治阶层,也有被统治阶层,它占据着大部份的劳苦大众人民,他们除了受到大自然的压迫,也受着社会的压迫,这些压迫最先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后来是地主对农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受压迫者一次次的发生起义进行反抗,但一次次的被镇压下去,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更感到社会压迫比自现力量的压迫更沉重更不可摆脱,在现实上的绝望,迫使他们在宗教中寻求出路,正如基督教便是阶级斗争下受压迫的犹太人对罗马政府的对抗而产生的。

  除了受压迫的贫苦阶层需要宗教作心灵慰藉,上层的统治阶级也同样需要宗教,他们需要宗教来安慰自己,从神灵那里获得安全感;二来他们会利用宗教来统治人民,历史上的西欧统治者大多利用宗教神权来论证君权神授的合法性,籍此为他们的神圣统治进行辩护。(6)

b)认识根源

  由于先民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在认识过程中难免陷入主观、片面、直线性及死板,不能科学地掌握世界,在哲学上亦因此产生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的对立,宗教即属于前者。

  先民不了解自身构造,对梦中幻影产生错觉,先民们在梦中见到白天所见到的事物,甚至遇到了死去的人,于是就产生一种念,即是人的思维和感觉都不是身体内的活动,而是一种寄居于身体之中但死后会离开身体仍然活动的灵魂的活动,既然联想到灵魂会离开身体继续存在,那么它们一定不会死亡消失,灵魂不死观念由是产生,由此人们更加肯定人死了灵魂是不死的,梦中所见的人是死者的灵魂,甚至梦中所见的动植物也是有灵魂的,这就是万物有灵论了。

  既然灵魂是不死的,人们自必然联想到它们是住在另一个空间里,这就产生了鬼魂阴间的观念,而葬礼就是处理死人的一种措施,早期的人的葬礼十分简单,只是在坟墓上撒些谷物作为对死者的安慰,但随着人类想象力的提高,丧葬仪式愈来愈复杂,除了埋葬日用品给死者外,甚至有以活人生殉的残酷现象发生。宗教探究生与死、此岸与彼岸的问题,世间上的宗教无论是主张天堂地狱说,抑或是主张轮回转世说,都是建基在灵魂不死的理论上的。

  除此之外,很多认识上的哲学问题的错误把握也是宗教产生的认识上的根源。例如一般与个别关系的错误把握,人们看到动物和人都有喜怒哀乐、吃喝跑跳的能力,而植物和人都有诞生、成长、衰老及死亡的阶段,天气也是喜怒无常的,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咆哮。这些自然现象使人们以己度物,认为动植物与人一样都是有心情的东西,有人的感情,结果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论(7)

c)心理根源

  先民之所以有宗教心理,必定有其客观环境的,它是支配人类的大自然力量在人脑中的反映,并且是歪曲了的反映,所谓宗教心理,就是人们对支配自己的外部力量的感受、感情、情绪、意愿和意志活动。就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来说,它是人类对大自然及外界的依赖感、需求感、有限感、恐惧感、感恩感等多种感情而造成的。

  例如依赖感,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其生存依赖着阳光、水、火等自然界,离开这些自然物,人就不能够生存,人类必需依赖自然,对这些异己力量的依赖势必导致信教者把依赖对像加以神化,奉为神灵。

  至于需求感,正如法国的霍尔巴赫曾说,如果上帝不满足人的欲望,祂就不能成为人的上帝。无论世间上任何宗教,都是信教者渴望从信仰对象那里获得什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点在有神论宗教中最为突出,正如人需要上帝,是为了从上帝那里取得爱及永生。

  又如有限感,人类对他物的依赖,心理上自然感到自己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物,与此相对的便是无限,世上的一神教神祗莫不声称是全智、全能、全知,当人类意识到人是有死亡的一天,那是人们最不愿接受的事实,换转来说,如果人是永恒不死的,那就根本不会有宗教的存在,追求永生渴望无限是人类的普遍心理,故此世间上的宗教的教义都是以解决生死,有限与无限为出发点的,例如基督教的死后复活、天国永生等观念,其实就是人类追求无限的心理下导致的。

  此外就是恐惧感,恐惧的对象可以很多,例如对疾病、死亡的恐惧,对天灾人祸的恐惧,人一旦恐惧,就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消除恐惧,十八世纪的法国百科全书派学者就主张恐惧创造神,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更形容人需要上帝正如孩子需要父亲作保护的心理一样。

  伴随着恐惧的消失,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相反的情绪,那是摆脱了危险的狂喜、爱和感恩的感觉,正如太阳从人类的眼中消失,把黑夜的恐怖加到人的头上,然后又再度升起,驱赶了黑暗,于是就会使人在恐惧过后得到一份喜悦,那种感觉伴随对大自然的感恩,就会燃起人们的宗教感情。

  罪恶感、孤独感也是宗教心理的要素之一,人总有过错,受到良心的谴责,于是便产生了罪疚感,这种感觉需要得到缓解,基督教的一整套罪恶理论便是针对此而来的,它以救赎来解决了罪性的问题。至于孤独感,则是指人的内心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意识,即使某人身处热闹的环境例如朋友的生日会中,可能仍然存在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而宗教正是摆脱那种孤独的出路,它具有的慰藉功能是无法替代的。(8)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巫术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是第一个提出巫术先于宗教的思想家,在远古时代,人类由于缺乏经验事实的証明,当认为两种现象存在因果关系时,往往以幻想的联系作为现实的联系,根据泰勒分析,原始人的灵魂观念是人对自身的生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人对做梦、昏迷、疾病、睡眠、死亡等现象困惑不解,就会断定有一种与人同形的东西寄寓人体,这就是灵魂观念的产生,这种以灵性为前提,用幻想思维构建因果关系的思维意识,就是巫术意识。

原始宗教

  原始氏族制社会最早是由母系氏族社会中出现了最早的宗教形式,人们在幻想超自然世界中形成了各种以灵魂观念为基础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宗教仪式。

  原始社会的宗教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物的崇拜,崇拜对象有日、月、星、江河、山川、水、火及某些动植物等。在万物有灵论观念下,原始人会把某类自然物当作有意志的活物加以崇拜,但他们对各种崇拜对象会因应生活环境及需要而有所侧重,例如从事渔猎的人会偏向崇拜海神、湖神和河神。

  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含义为亲属,图腾崇拜意指原始人与崇拜对象的关系想象为亲属关系,原始人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作本氏族部落的祖先、亲属或保护物,加以崇拜,并视为本氏族兴旺团结的象征,在澳洲这种图腾崇拜十分普遍,据统计己发现的图腾至少有704种之多。

  至于祖先崇拜,则是人类在血缘关系明确了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共同祖先所进行的信仰和崇拜,原始人之崇拜祖先,是因为他们看到祖先在世时曾经生育、抚养过他们,他们死后,便联想到他们的灵魂会暗中保护自己。祖先崇拜的发展表明人类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己认识到长幼之间的血缘关系,晚辈对长辈的情感已大大加深了。

  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人类头脑关于冥世亡灵等观念越来越浓厚并己经逐步等级化,自然崇拜进一步和祖先崇拜区分,并出现人格化倾向,原始社会晚期,社会走向阶级,神灵逐步等级化,并越来越被提升到高远的天上,宗教专职者出现。而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亦演变为民族,国家宗教。

  总结原始宗教的各种信仰形式,它们都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发性,它们不是某人或团体有目的创造出来的,而是从物质生活条件中自发地形成的,是原始社会的产物;二是自然性,由于原始人面对的是自然力,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人们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力的神化来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三是功利性,由于原始人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生存问题,他们的崇拜活动主要是围绕日常生活,他们仍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关心的不是生命的终极关切,反而是狩猎的成功、收成是否丰满等问题。(9)

民族、国家宗教

  国家的出现和氏族,部落社会的阶级分化,那些从原始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从氏族、部落发展到国家的民族和地区,其宗教形式表现为民族,国家宗教。最初进入文明社会的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犹太民族,民族、国家宗教有如下特色:

  其一是全民与排他的特性,宗教信仰是民族或国家强制执行的,不论男女老幼都必需遵行国家的法典或风俗,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显著的例子就是犹太教的摩西以铁腕手段把一神观念强加给以色列民族以及割礼的施行。

  其二是君权与神权的结合,这表现为氏族和部落首领往往也是宗教首领和祭祀人,正如犘西带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时,他自称是唯一的神人的中介,从上帝那里取得诫律;从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了把自己提升为惟一能通天神的神权人物;到地上的君主出现之后,更把自己的祖先联系在一起,以此强调君权神授,正如日本的天皇。

  其三是僧侣阶级及宗教规范形式的产生,在原始宗教中并没有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司,但到了民族或国家宗教形成后,却出现了一个以宗教为专职的社会阶层,他们享特殊的宗教特权,成为了民间日益增多的宗教事务代理人;与此相识应,就是宗教的典章制度、组织机构、崇拜仪式的系统化及完善化,更出现了神学的理论化,宗教典籍的出现。(10)

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的含义是指超越民族的地理环境、语言、生活方式及文化的限制,它们是民族,国家宗教出现后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迄今世界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和回教。

  世界宗教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在世界性的经济、文代交流增多的条件下,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是信仰对象的抽象性,由于世界宗教突破了民族的界限,信仰对象不能再局限于某一民族,所以信仰对象愈抽象则愈具普遍性,例如基督教的上帝被描述为全能、全知及全善,这就特性就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能够通用。

  其二是信仰目的的出世性,民族宗教之所以不能突破地域的限制,是因为它们只为本民族利益着眼,例如犹太教只关注本民族的复兴,自然不能扩展到世界;反而,信仰目的愈高远,愈是关注对终极的追求,则愈具有普遍性,所谓终极追求,就是以抽象的人的灵魂依归为着眼点,而不是现实生活的功利目的。

  其三是礼仪的简易性及社会适应性,正如脱胎自犹太教的基督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正因为保罗能够变通仪式,不强迫外邦人施行割礼。而世界宗教在传播过程中,愈能够入乡随俗随俗,就愈能够与异族文化融合,明末的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成功,正是源于他的适应性。(11)
 

(1)陈荣富:《比较宗教学》,世界智识出版社1993年版,63-66页。
(2)赵杰《理性对你说》,济南出版社2000年版,52-53页。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4-15页。
(4)陈荣富:《比较宗教学》,世界智识出版社1993年版,72-76页。
(5)吴倬:《神的世界探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85-87页。
(6)辛世俊:《人类精神之梦‧宗教古今谈》,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1-45页。
(7)同上书,45-49页。
(8)同上书,53-56页。
(9)同上书,65-67页。
(10)同上书,68-71页。
(11)同上书,71-76页。



狗兔哪个死的怕的
狗贝壳兔辣死的晒个神
发表于 2011-5-16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5 05:08 AM , Processed in 0.0286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