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0

[转贴] 规避风险情绪伤害经济复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Robert J. Samuelson)12月13日发表专栏文章,指出后危机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风险敏感情绪正在伤害美国的经济复苏,这一针对过去愚蠢行为的自然回应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负担。以下为文章摘译: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本次经济危机在美国人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甚至可能是持久的创伤。从企业首席执行官到普通家庭,整个美国都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更易感觉担忧并且更加抵触风险。这种普遍的、甚至在目前看来是不可攻破的焦虑情绪已经束缚了经济复苏并且帮助解释了为什么就业创造的步伐如此缓慢。经济复苏原本就要部分依赖于冒险,而如今承担风险已被蒙上了阴影。

  当前的美国形成了一堵远远超过衰退严重性的忧虑之墙。人们现在不只为自己所了解的东西担心,甚至还为那些不了解的东西感到不安。因为曾经发生的事情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大型银行倒闭、通用濒临破产、政府推出庞大的经济救助方案——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美联储大规模放贷、令人震惊的预算赤字,并且似乎更多令人惊讶的事情正在逼近,我们会否迎来一场全面的欧洲债务危机?

  无疑,这些极有可能夸大悲观主义并低估美国人传统的希望。尽管被削弱的美国经济每年仍产出了价值15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创造了1.39亿个工作岗位,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担忧情绪的存在仍然是不可否认的。

  美国公众不仅仅在降低债务水平,他们正在为不可预知的困难建立一种保护。据密歇根州大学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连续23个月,超过半数美国家庭预计未来一年收入不会增加。调查负责人理查德-柯廷(Richard Curtin)记录称,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经济衰退带来的最根本教训就是保障金融安全唯一可靠的来源是他们自己的储蓄。在经济泡沫时期,人们进行借贷是因为他们感觉有能力偿还,而现在人们停止借贷也正是因为他们感觉可能没有能力偿还。

  那些拥有工作的人亲眼目睹了失业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全美五分之二的失业人员持续待业时间已经超过了半年。2001年的经济衰退使270万人失去了工作,随后的经济复苏花费了4年时间才完成就业的恢复。而本次经济衰退致使840万人失业,截至目前仅有100万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所以我们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就业复苏。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提醒表示,随着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在未来四五年的时间里,美国失业率可能不会降至6%以下。

  企业高级管理者们也同样抵触风险的承担。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企业都在囤积现金。通常来讲,企业在新建筑、设备和软件上的投资规模会达到甚至超过其现金流的100%,但据格林斯潘估计,当前这一比例已降至80%以下,创下了至少是自1952年以来的最低记录。企业宁愿通过偿还债务、回购股票或建立储备来抵御危机。企业更加小心谨慎的另一个标志是新创造的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产生于“临时工”机构,这说明企业仍然在抵抗雇佣全职雇员。

  相似的神经敏感也同样折磨着股票市场。许多投资者因无法忍受波动而退出了股市。2007年,股票共同基金共收获了910亿美元的净流入,而2010年截至目前,净流出已达到了310亿美元。根据一些指标显示,当前的股票价格偏低。格林斯潘认为,当前美国“股票风险溢价”正处于5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会为当前的收益付更多的钱。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要么是股票价格异常不景气,要么是经济的未来表现被大打折扣。

  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是对那些引起金融危机的愚蠢行为的审慎回应。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偏执的想法而停止了充满希望的远见的呢?

  即使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情绪波动产生的经济意义也不容易看清楚。即使当前的美国人都很沮丧,谁会知道明天他们会不会心情愉快起来呢?一个持续的复苏能够使人们感到安心,随着自信的建立,经济也会自然地加速增长。相反,深深扎根的忧虑情绪也同样可能会拖累经济修复。政府在经济刺激方面的一系列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因为如果这些举措传达出政府领袖们的绝望情绪,那么他们也会加剧公众的疑虑。消费者、企业经理人和投资者可能会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严重的经济衰退带来的最令人不安的遗留之物就是对风险普遍存在的敏感情绪。在泡沫经济时期对风险估计不足,而现在又过高夸大了风险。作为高科技创业企业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资本正在日益缩减。2009年的风险资本储备还不到2007年350亿美元的一半,而2010年的水平要比2009年还低27%。提供风险资本的养老金、公益捐助等机构以及富有个人拥有的投资资金正在减少并且他们也更倾向于不愿意将资金托付给令人不安的企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感觉快要窒息了。老龄化社会进一步加剧了规避风险的趋势,难道55岁的人比35岁的人更鲁莽吗?并且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也激励了政府的监管。但我们得承认,作为对过去的反映,偏执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它无疑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负担。

  (李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9 08:38 AM , Processed in 0.0452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