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3|回复: 1

[百家杂谈] 莫将性命逐轻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家经典《庄子.让王》中举了一个形象的譬喻来讥讽那些利令智昏,舍本逐末、舍贵取贱的人们:“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有人用价值连城的宝珠当弹子,去弹射在千仞高空飞翔的鸟雀,击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侥幸射中了,也是拿无比贵重的“隋侯之珠”去换取廉价轻贱的东西,真是愚迷到了何种程度!

  庄子曾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意思是让我们做个通晓生命和命运实情的人,对于生命没有价值的东西,命运中不能把握、无可奈何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
  
  “吾生亦有涯”。我们要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认识到在有限的生命中,哪些是分定的东西,哪些是分内的事情,安守本份,不求分外之物,不务分外之事。事非当则伤明智,务过分则损形神。有智慧的人,第一要务就是知道事情的缓急,比较轻重,懂得取舍,非要非重之事,都应该绝缘不为。比如说人家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居高位,家藏金玉,我们却要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能保长生的良药,众人皆徇之,不免自致败亡。

   大家如果读过于丹的《〈庄子〉心得》,也许记得书中的这个故事:
  
  在一个山区,农田的庄稼经常遭到山里的猴子地祸害。猴子们的目的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为了找点吃的回去,储备下一些粮食。人们渐渐熟悉了猴子的习性,就发明了一种捕猴子的方法:他们在家门口放了一只大口细颈的瓶子,在瓶子里再装一点粮食,引诱猴子们到来。猴子们发现了瓶中的粮食,就把爪子伸进瓶里去抓粮食。人们听到动静出来时,猴子始终不肯松开攥紧粮食的拳头,也就无法从瓶子的细颈中抽出爪子,因而一个个都被活捉了。
  
  我们人类是万物之灵,应该不会像猴子这样短见吧。可是细想一想,人们的许多追求,与猴子又有多少区别呢?我们往往为声名所累,追求那些趋于雷同的人生价值。比如说一个高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了,但却就读于一个他并不喜欢的专业。虽然他的家长逢人便说:“我儿子考上北大啦!”就连他自己也以胸前佩戴的北大校徽为荣,可是在他心中仍然有着一种隐痛,因为他本来可以在喜欢的专业就读,仅仅因为那所学校没有北大的名气响亮,他就只能错过自己向往的专业了。
  
  再如人们毕生追求、永不餍足的物质财富,对于我们到底又具有多大意义呢?其实蔬食弊衣,足以长养我们的色身性命,难道人的生存,非有赖于酒食罗绮不可吗?老子说:“多藏必厚亡”。在古人朴素的财富观念里,认为财有灾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
  
  若有人“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势必会招众人讥笑,可是丢弃道德、玩忽性命,也要追求不应取的分外之物,却往往被人们奉为“执着”、 “勇敢” 、“坚强”的“精神楷模”,可见世人的痴迷颠倒到了何等程度!
  
  老子在《道德经》中向世人发出质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世人只知名之可贪,所以常常忘身以殉名。殊不知名实在是身外的虚名而已。与自己的性命相较,身亲而名疏。货,利也。世人只知利之可贪,所以常常忘身以殉利。殊不知利实在是身外长物罢了。与性命相较,有身在,则利有余。世人不能明察这个道理,常常受名利的驱使劳役,贪得而无厌,戕生而伤性。与其贪得而亡身,不若存身而远害。
  
  有智慧的人,务须明辨贵贱取舍,不以名害身,不以利易道。庄子说:“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已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也。”就是说,无法明辨利害是非的人,不是真君子;追求声名迷失自我的人,不是真正有教养、晓大义的人;追逐虚妄的东西甚至为此赔上性命的人,是不能领导和管理别人的。这些虽然都是道家之言,却与佛法之理别无二致。如若能够处事安闲,接物无累,自然是通晓生存智慧的人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14 04: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x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01:19 PM , Processed in 0.0383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