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6|回复: 5

[转贴] 明年中国中度持续通胀,2011年主旋律 - 陶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4年内,中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通货膨胀预期再起,物价攀升,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风景线,成为2011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笔者预测,2011年中的CPI可能高达6.3%,全年通胀率则平均为5%。年中6.3%的CPI,未必是此轮通胀的顶点,只是下半年的CPI走势受夏粮收成、全球经济复苏、美元波动及中国房地产调控等多项因素影响,一时难作预言。

拉动明年通胀的有四大因素。一是食品通胀,农业减产、成本走高、热钱窜动,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暴涨,由此改变了价格预期,造成农民囤积、消费者抢购,中间流通环节趁机加价。相信食品通胀会在2011年提供400个基点的CPI涨幅。二是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服务业加价。工资上涨、人手短缺,正迅速地在低端服务业蔓延。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有能力加价。三是国际市场能源、大宗产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拉动的压力。四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对公用事业、成品油价格所带来的上行压力。

价格上涨,可能由供应、需求上的变化造成,也可能源自流动性过剩及通胀预期。中国政府的通胀监察与管理,几乎全部聚焦于供应与需求,对流动性的管理与整治明显不足,对通胀预期管理则严重滞后,许多方面近乎空白。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假定货币供应不变,货币周转速度不变,购买力不变,一种商品的需求大过供应,该商品的价格会上升,但是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则应该下降,哪怕它的供需是平衡的。只要货币供应不失控,理论上讲,只会有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会有绝对价格水平的上涨。

然而,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则整体价格水平早晚出现上移,由此牵动价格预期的改变,带来囤积、抢购等行为变形,供求进一步失衡,并形成恶性循环。政府在通胀管理上只注重供需(管得好不好另当别论),无视流动性及心理预期,对通胀形势的判断一错再错,其实是自然的、必然的。

央行的另一个政策失误,是忽略资金的价格调整,听任负利率长期存在。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接近2%的差值,储蓄搬家乃是理性的行为。2010年10月,定期存款离开银行的速度为近年所罕见,加大了资产通胀的压力,也加大了民间的通胀预期。

笔者看来,通胀预期已然形成,目前的政策工具对农产品、流动性拉动的通胀治理效果未必理想,政府在流动性正常化上面(尤其是利率正常化)又是谨小慎微、缓步推进。2010年的通胀走势令绝大多数人吃惊。当CPI冲向6%时,一轮手忙脚乱的货币政策紧缩也许就会开始。

当然,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双位数通胀,估计暂时不会出现。中国毕竟不再是短缺型经济,产能过剩仍困扰着多数制造业。不过在农产品通胀之后,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服务业通胀的威胁不容低估。笔者将本次通胀定性为流动性驱动的中烈度通胀。由于工资的连锁上涨,以及流动性正常化速度较慢,估计这轮通胀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过一般人的预期。

中度、持续通胀下的投资应对策略,应该是远离政府之手所及之处。银行储蓄、债券均为输家,可能被价格管制的产品、企业也是输家。只有上帝可以制造的产品,如资源、农产品,应该是赢家,在通胀中具有加价能力的产品、企业,应该是赢家。房地产站在上帝与政府的中间,从通胀角度看是值得投资的,从加息与资金链的角度看,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看官量力而为。
发表于 2010-12-9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on't have to wait for next year, this year China has already been in hyperinflation.

Probably next year's main story is the burst of property bubbl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持续加息,不知中国的房地产会不会出问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07: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城市里房价缓步升的机会大于暴跌的机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3 03:34 AM , Processed in 0.0481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